業界稱繼續漲價將逼出第三輪調控,房產稅必然會靴子落地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11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487元/平方米,較上月上漲0.82%。北京、上海等8大重點城市,房價平均高達1540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41%,同比飆升34.29%。
楊紅旭表示,在限購、限貸等諸多政策的壓制下,房價逆政上漲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CPI持續走高,二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海外游資進入內地樓市。“接下來幾個月,若重點城市房價依然上漲,房產稅必然會靴子落地,很可能出現第三輪調控。”
漲價再次席卷全國
11月,北京23個在售樓盤漲價。漲幅從32.65%到0.33%。漲價最高樓盤為合生世界村,11月上漲3200元/平方米,價格提升至13000元/平方米。調查顯示,該項目9、10月價格為9800元/平方米,并實行全款9折優惠。
據北京中原數據統計,9月29日后北京取得預售證的項目合計有62個,其中有過2次以上預售證記錄的項目為23個。但二次調控后漲價的項目達到16個,占總量的70%以上。11月底集中入市的項目更是逆市提價。
漲價的并不只是北京。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最后一周,深圳、天津分別上漲12.93%、7.81%。其他城市中,海口、昆明、蘭州等城市成交價格環比漲幅較大,在10%-40%之間。
樓市基本格局未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表示:“二次調控大勢已去。”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認為,在經濟與物價“雙高”增長,流動性過剩格局亦未改變的背景下,房價出現大幅下跌是極小概率事件。從市場表現看,只要開發商一降價,房子很快就會賣完,這說明供不應求的基本格局并沒有根本改變。市場看不見的手在與政府看得見的手的較量,仍略占上風。趙曉說這話的背景是,樓市成交量在調控兩月之后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這使得市場很可能在12月初出現一波類似9月份的明顯反彈。”北京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研究總監張大偉擔憂。相比對樓市調控下調房價的擔憂,購房者更擔心貨幣的購買力下降。21世紀不動產集團市場總監林蕾說,目前北京很多全款購房者是在所謂通脹預期推動下入市的。
曹建海表示,地方政府原本就是炒房的主體。讓原本被調控的主體去調控房價,顯然難以收到效果。
第三輪調控在醞釀?
近日,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似乎有先見般地在微博上拋了一句,“按不住了嗎?”與任志強此前聲稱房價明年仍將上漲相矛盾的是,他再次提醒同行,如果房企一味逆政策而行,可能招致后續第三波更嚴厲的調控。諸多業界人士都表現出了對可能出現的第三輪調控的擔憂。
張大偉認為,相比2006年和2008年的樓市調控,今年9月底開始的二次調控,雖然執行了力度最嚴厲的政策,但效果依然不明顯。2009年樓市成交仍在增長,大部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短期不會太大,遠未達到資金鏈斷裂的危險邊緣。“如果樓市再次出現反彈,也使得第三波調控成為可能。”
曹建海認為,政府可能已經準備好了第三次調控,目前只是在等待時機,比如,房產稅的出臺。“房產稅很可能會在試點的0.3—0.4基礎上提高稅率。另外政府部門可能會進一步緊縮流動性,比如繼續加息。”
房價調控二十年 調來調去是空調
自1989年中國首套商品房誕生以來,國家調控房價上演了很多次。
1998年7月3日,中國徹底取消福利分房,與之配套,銀行接連降息降低開發商的負擔。
2003年6月13日,央行發布121號文件抑制房地產資金。但當年8月12日,國發18號文將房地產業視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此,房價飛漲。
2004年,“8·31大限”問世,央行開始加息。然而,房價并沒有停止攀升。
2005年,中央出臺新“國八條”,但房價在下半年出現報復性上漲。
到2006年,國六條”出臺進行新一輪調控。但現實是,政策一個比一個嚴厲,房價一次比一次漲得高。一個新鮮的名詞“房奴”問世。
2007年,《物權法》通過,然而,當年地王頻現。
2009年春節一過,樓市量價齊升。當年12月,國務院明確表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這標志著中國房地產政策,從刺激消費又全面轉向“抑制”房價。
然而,2010年的樓市,依然猶如脫韁之馬,由此引發“國十條”和“限購令”兩輪嚴厲調控。但房價還是沒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