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住建局深入貫徹落實住建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政策,大力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探索出一體推進,優化政策支持環境、優化創新增效環境、優化宜居人文環境、優化暖心服務環境、優化市場運營環境的“一體、五優”工作法,有效滿足了新市民和青年人的租賃需求,讓他們既安居、又樂業。目前,已竣工交付保障性租賃住房605套,累計保障各類人才500余人。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將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公寓)建設列入民生實事,一體化統籌推進全市人才公寓建設工作。出臺了《滕州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實施辦法》,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規劃、建設、租賃、運營、監督和管理提供了依據、指明了方向。
優化政策支持環境,實現要素“強保障”。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收益”原則,在全市鼓勵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新供應建設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等方式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結合已建成存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實際,開辟綠色通道變更土地使用用途。完善稅費支持政策,對出租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企業,落實相應增值稅、房產稅優惠等政策,同時,落實《財政部 稅務總局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完善住房租賃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政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完善管理優惠政策,出臺了《滕州市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申請條件、申請程序、租金標準等事項,將人才分成8類,分級制定優惠政策,給予租金減免,以政策聚人才、育人才,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確保人才安居樂業。
優化創新增效環境,讓閑置資產“活起來”。樹立“存量是最大潛力”導向,向“沉睡”資源要效益,結合原市游客服務中心閑置多年、急需盤活的實際,市委、市政府出資回購游客服務中心資產,安排市屬國有企業高標準建設了總面積5.66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在項目實施中,嚴格按照人才公寓的標準要求,重新調整土地性質,優化調整規劃、消防設計方案;按照改造后的功能和結構布置,重新組織驗算并委托專業機構進行質量安全鑒定,對不符合要求的進行加固處理,確保質量安全。通過盤活閑置資金,既滿足了人才居住需求,又化解了歷史遺留問題。
優化宜居人文環境,打造人才“梧桐樹”。為方便青年人才創業,拿出優質地段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選址在主城區中部、北部等目前和未來發展的增長點,滿足交通出行、子女入學、休閑娛樂等多元化需求,兌現了“產業發展到哪,人才服務保障、公寓建設就跟進到哪”的承諾;以家的標準打造保障性租賃住房,家具、家電、廚具、衛浴、生活用品等配備齊全,實現“不拎包即入住”。閱讀區、健身房、中西餐廳、屋頂花園、會議室、VR室等社交空間豐富,滿足了休閑娛樂、商務洽談、交友聚會等多種需求;為方便人才創業,在人才公寓項目1至5層,同步建設了面積1.7萬平方米的市人力資源綜合服務中心,人才市場空間與居住場所的“零距離”交互,最大限度地縮短時間,為人才提供更多就業創業、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實踐創新的機會,加快了產才融合發展,構筑了人才公寓“人才安居—創業就業—產業加速”的載體閉環。
優化暖心服務環境,當好貼心“店小二”。充分發揮“店小二”精神,靈活保障各類人才居住要求,推動人才公寓保障工作轉型升級,從“基礎保障性的人才住房”向“全要素服務的人才社區”轉變,積極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暖心氛圍,打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在居住區域提供優質物業服務的同時,為入住人才提供各種延伸服務,在人才公寓公共服務區域,通過設置創業創新基地、教育培訓載體、共享辦公區域等,主動為入住人才提供創業輔導、政策咨詢等一條龍服務,實現了人才公寓服務要素齊全化、服務內容精細化,將人才公寓打造為集創業孵化、成果轉化、商務社交等一體化的高品質人才社區。去年以來,我市以人才公寓為陣地,聯動開展了約30場青年人才聯誼交友、業務培訓、知識講座等“線上+線下”活動,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優質服務,為滕州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優化市場運營環境,推進管理“專業化”。充分發揮市場的專業性、競爭性、導向性作用,積極引入國企、各類市場主體等多方參與人才社區管理運營,推進酒店式專業化管理。滕州人才大廈由滕州人才集團進行運營管理,充分利用大廈的硬件優勢,整合各類資源,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務手冊,已成為滕州乃至周邊地區人才交流、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實現了政府、社會、市場、人才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