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降息周期”來了。
6月20日上午9時,央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1年期LPR報價下調10個基點至3.55%,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調10個基點至4.2%。這是自去年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大降15個基點后,時隔9個月再次下調。
有分析認為,此次降息屬于今年上半年首次降息,意味著新一輪經濟提振的序幕正式開啟。
對于房地產而言,降息的直接效應是降低月供成本。以“100萬元貸款本金、30年期、等額本息償付”房貸而言,降息10個基點后,首套房和二套房月供可以減少57元和60元,總利息支出約減少2.1萬元。
這次降息為降低增量和存量房貸利率打開了空間,有望提振居民購房購買力和信心,對樓市預期將產生非常大影響,更大意義在于開啟了新一輪提振經濟的序幕。
這次下調在市場預料之中。就在6月13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2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9%,較前一日下降10個基點。
緊隔兩日,6月15日,央行開展2370億元MLF(中期借款便利)操作,利率為2.65%,較上月下調10個基點,為2022年8月以來首次下調。
而LPR是由MLF利率+18家銀行每月報價平均加點組成,MLF下調意味著LPR報價的定價基礎也隨之變化。個人住房商業性貸款利率則是在LPR基礎利率上加點形成。
更早些時候,6月8日起,國有大銀行、股份制銀行啟動了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3月份以來國債利率、銀行間拆借利率亦雙雙下調20~40個基點。業內普遍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存款利率仍有下降可能。
無論是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均迎來歷史最低時刻。央行降息目的非常明確,即通過逆周期操作來刺激需求,穩住經濟增長。
6月7日,央行行長易綱赴上海調研時指出,人民銀行將繼續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充分就業,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
“逆周期調節”的措辭釋放了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信號。而降息只是穩增長組合拳的舉措之一。
當前,經濟復蘇基礎并不穩固,需求不振、企業銷售端量價齊跌、中小企業景氣度持續下行,房地產亦再度出現下跌態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固定投資增速為4%,比1~4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投資端動能繼續放緩,主要原因是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擴大、民間投資增速由正轉負。
1~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2%,其中5月單月降幅高達10.5%,降幅比4月擴大3個百分點;1~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0.9%,跌幅較1~4月擴大0.5個百分點。
雖然當前信貸投放與社會融資增量總體維持穩健,但仍有待提振。央行數據顯示,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6萬億元,同比少增1.31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少增5418億元。
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研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會議強調,針對經濟形勢變化,必須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臺、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
這次會議精神引得業內紛紛猜測:房地產系列“救市”信號已經很明顯。
當前,增量房貸利率已經處于非常低的水平。今年以來,全國已有40多個城市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至4%以下,相比2021年下降200多個基點。其中,天津、武漢等城市首套房貸利率下限降至3.9%,鄭州下調至3.8%。
但當前存量房貸利率依然較高,這也是下調呼聲最高的地方。“當前可以考慮調降此前過高的存量房貸利率,存量房貸利率高于理財收益,居民提前還款情緒高漲,RMBS條件早償率指數達歷史峰值0.215。調降存量房貸利率,有助于降低居民還貸成本,促進消費和經濟恢復。”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建議。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組長鄒琳華認為,首套房貸利率還有下調空間,但是較小的降幅對市場改善作用并不會很大,當前房貸利率方面更有意義的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保持房貸低利率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相繼推出限售放松、非限購區域首付比例調整、棚改貨幣化安置和房票政策等系列穩樓市組合拳,合力對樓市形成托底作用。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限價、限購、限售、限貸等政策都需要進行大松綁,甚至應當全部取消,讓地方政府、房企、金融機構、購房者全面恢復信心,讓樓市救經濟,經濟救樓市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