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加快推進高品質住宅建設,打造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創造更加優質的居住空間,通過工程質量、住宅設計、綠色建造、運營維護和技術研發五個方面,努力實現“五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居住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
以工程質量為根本 讓群眾更安心
堅持質量為本,做到“四個嚴把”。
嚴把建筑材料進場關。堅持“誰采購誰負責、誰驗收誰負責”的原則,做到對進場材料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產品標識“三核驗”,對涉及主體結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材料,實行見證取樣委托送檢,確保進場材料和送檢樣品、送檢樣品和試驗樣品、試驗樣品和實際使用材料“三一致”。
嚴把主體結構安全關。強化質量行為和實體質量標準化管理,實施質量風險分級管控,切實保障主體結構安全,為高品質住宅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嚴把常見問題防控關。編制《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防控任務書》,對施工圖設計文件中質量常見問題防控專章進行政策性審查,做好穿管部位的細部處理,對滲漏、開裂、噪音、反味等質量問題集中整治。
嚴把驗收交付程序關。嚴格執行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推行隱蔽工程“舉牌驗收”。實施“先驗房后收房”制度,保證業主購房信息知情權和施工質量監督權。正式交房前,組織業主入戶查驗,查驗問題整改滿意后再收房。
以住宅設計為前提 讓住戶更舒心
堅持設計先行,做到“三個加強”。
加強小區規劃設計。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和建筑的關系,做到與城市色彩、建筑風格、住宅品質相協調。統籌考慮小區周邊設施配套情況,按照完整社區建設標準,規劃建設養老、社區服務等配套設施。
加強建筑外立面設計。指導各地強化現場調研,依據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體現地域特色和文化。注重與周圍建筑、道路相互配合,和地形、綠化等協調一致,使建筑物在整體環境中完整統一、配置得當。
加強室內功能設計。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變化,設計既具備傳統的住、廳、廚、浴等基本功能,又滿足休閑休憩、居家辦公等功能的住宅。強化室內設計,考慮家居適幼、適老等因素對戶型設計、功能結構的新需求,使設計更人性化,更好滿足生活需求。
以綠色建造為依托 讓住宅更貼心
堅持綠色低碳,做到“三個推廣”。
推廣BIM應用。在推動高品質住宅建設中,大力推進BIM技術全過程、全周期集成應用,貫穿勘察設計、建造施工、運營維護等各個環節。
推廣智能建造。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實現開發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施工組織方式,推行封閉施工、文明施工、精細化施工,提升建筑施工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推廣裝配式建筑。發揮裝配式建筑施工快、對環境影響小、質量有保障等特點,在高品質住宅建設中大力推行裝配式建造技術,推廣應用集成廚房、集成衛生間等成熟適用的裝配式裝修技術,實現住宅部品部件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
以運營維護為關鍵 讓服務更暖心
堅持高效便民,做到“三個切實”。
切實發揮“兩書”功能。推廣數字商品住宅使用說明書,有條件的項目可向房屋買受人提供數字化房屋竣工圖紙。完善商品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使用說明書》,對建筑結構、室內主要設備設施等進行介紹,方便業主使用。
切實落實質量保修責任。工程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等五方責任主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信息在永久性銘牌和住宅使用說明書中載明,全面落實新建住宅防水保修10年等延長質量保修期限有關要求。建立質量回訪和問題投訴處理機制,及時處理保修期限內出現的質量問題。
切實提升物業服務質量。對高品質住宅的物業服務企業實行動態準入制度,制定與高品質住宅相適應的物業服務標準,探索對高品質住宅物業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推廣“智慧物業”,實現室內設備智能控制,異常事件自動告警。完善住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打造“平臺+產品+場景”的服務模式,提升便民利民的住區服務和管理水平。
以技術研發為支撐 讓居民更稱心
堅持科技引領,做到“三個強化”。
強化技術文件出臺。省級牽頭編制高品質住宅建設指導意見和技術指引,各地根據實際出臺具體技術標準和要求。淄博市從住宅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市政環衛園林景觀設計、住宅施工質量4個方面出臺品質提升指引。
強化技術項目攻關。探索庭院式森林住宅在北方的實現路徑,在空中庭院、建筑立面等方面開展技術創新。圍繞高品質住宅建設所需的設計、建造等關鍵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加大對節能保溫、防水等技術研發。
強化技術推廣應用。對通過高品質住宅建設以及高星級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住宅等住宅建設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進行復制推廣,應用“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等建造理念和技術。將高品質住宅建設相關技術,納入推廣應用技術公告和科技成果推廣目錄,優先將具有技術創新的高品質住宅項目納入科技示范工程。在高品質住宅建設中推廣使用新型建材,應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為推動高品質住宅建設提供持續技術支持和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