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人民日報一塊非常特別的版面吸引了眾多目光——當天的第16版,竟是整版篇幅刊登的一則“廣告”,對當下房地產開發商愛用的一些“樓盤宣傳用語”進行了“匯總”。這是廣告?在這個時候推出到底有什么用意?因為是人民日報刊登的,也因為內容涉及房地產,這塊圖文并茂、帶點小清新小活潑風格的版面,立即引來無限聯想。
人民日報用一個版登漫畫和網帖
直指雷人“樓盤宣傳語”
11月1日的人民日報第16版,乍一看很難與以嚴謹高端著稱的人民日報掛上鉤:這塊留有大量余白的版上,以《雷人的“樓盤文化”》為標題,按地段篇、規劃篇、配套篇三部分“羅列”了25組開發商愛用且常用的“樓盤宣傳語”——例如,所謂的“絕版水岸風光”,可能只是挨著臭水溝;“坐擁中央商務區”,可能是只有家信用社等等。
有眼尖的網友看出,羅列的這些樓盤宣傳語,內容并不新,差不多內容的“段子”在網上早就流傳甚廣。但人民日報一登顯然就有了“深刻寓意”,而更吸引人眼球的是版上配文字的三幅漫畫,其中有張畫的是獨門一棟、沒有配套設施的小樓,做成廣告時就搖身一變為配套設施全面的現代高樓,另一張干脆就畫了個暈倒在地的消費者。在版面的下方,是比正文要大的醒目的一行字:“創意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勸君多思量,自解樓中局!”
[地段篇]
地段偏僻--告別鬧市喧囂,獨享靜謐人生
周邊嘈雜--坐擁城市繁華,感受摩登時代
荒山禿嶺--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剛有規劃--軌道交通在即
零星班車--無縫接駁CBD
挨著鐵道--便利交通,四通八達
地勢很低--私家領地,冬暖夏涼
價格奇高--奢華生活,貴族氣息
[規劃篇]
規劃不好--小資情調,折射后現代生活
戶型很爛--個性化設計,稀缺絕版戶型
弄個圓頂--巴洛克風情
搞個樓尖--哥特式風格
前后樓快挨上了--鄰里親近,和諧溫馨
弄個噴水池--英倫風情,北歐享受
門口有保安--私人管家,尊貴生活
[配套篇]
挨著臭水溝--絕版水岸風光
挖了小池塘--臨湖而居,演繹浪漫風情
周圍荒草地--超大綠化,無限綠意
旁邊小土包--依山而居,享受山里人的清新
有家信用社--坐擁中央商務區
有個居委會--核心地標,緊鄰中心政務區
有家小學校--濃郁人文學術氛圍,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有家小診所--零距離就醫,擁抱健康
有五平米超市--便利生活,觸手可及
有個垃圾站--人性化環境管理
網友使勁“解讀”:
是不是政府要出樓盤廣告“禁吹令”了
這塊與人民日報別的版面風格迥異的版,立即在網上引發了網友的聯想。“曝曝光好!讓老百姓也知道開發商的廣告怎么做的?”網友“Tony仔-振軒”認為這則廣告“很給力”,給消費者做了提醒。“切莫輕信廣告語,要識廬山真面目。這可是人民日報的勸告啊。”網友“五月的風2010”說他猜“應該還有下回分解”。還有不少網友說,這是不是意味著政府要出臺“禁吹令”了,“樓盤廣告吹得都離譜了”。
在微博 上,網友“七眼之石”稱“人民日報居然刊登整版雷人的樓盤文化,注明廣告版,有意思”。網友“公關一葉”則揣測道:“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刊登一組文字和漫畫,盤點各種夸大不實的房地產廣告,這一內容,此時推出,頗可玩味。”
人民日報廣告部回應:
其實這就是則公益廣告
“其實吧,就是一則公益廣告,也沒那么多的深意。”昨天,記者輾轉聯系到人民日報廣告部的工作人員郝立鵬,對于網上的種種揣測,他給了直截了當地回應。
郝立鵬告訴記者,各種虛假宣傳和夸大不實的房地產廣告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所以他們設計了一條廣告予以匯總和揭示,這是對“樓盤文化”現狀的調侃和批駁。“是公益廣告。由領導牽頭,我們廣告部的工作人員一起完成的。”那為何會在眼下樓市比較敏感的時期忽然涉及“樓盤文化”呢?對此,郝先生解釋,人民日報有做公益廣告的“指定任務”,做這個內容,純粹就是出于公益廣告的需要,沒有任何想傳遞什么政策及信號的“深刻內涵”。
看看人民網的“自我解讀”:
這是揭露行業潛規則的最佳注腳
人民日報的這個版面見報后,人民網很快也刊登了一則消息,進行“自我解讀”,以下是消息的全文。
11月1日,人民日報第16版整版刊登了一組諷刺漫畫“雷人的樓盤文化”,其中一張漫畫,一人將獨門一棟、沒有配套設施的小樓,“吹牛”成配套設施全面的現代高樓。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各種虛假宣傳和夸大不實的房地產廣告成為行業的潛規則。人民日報的盤點可謂是解讀這些行業潛規則的最佳注腳。
例如,一些開發商或廣告商宣傳的“絕版水岸風光”,可能只是挨著臭水溝;“坐擁中央商務區”,可能是只有家信用社;“濃郁人文學術氛圍,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也許附近就是一家小學校;“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可能只是挨著一條鐵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