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單相思地期待房地產大幅降價,這些行為只會一次又一次地錯過良好的市場機會。”4月7日,在廣東省房協發起的廣州十大品牌房企新聞發布會上,富力地產副總裁朱榮斌直言不諱。
據了解,這是廣州的大開發商在新政后首次公開聚首,打破觀望氣氛、為“五一”黃金周造勢的意圖不言而喻。即便在價格上不肯讓步,但在3月份業績下滑明顯的背景下,各大開發商的產品和推貨策略不得不順勢而為地進行了較大調整。
“希望全省的房地產企業根據當前的政策和形勢積極調整產品的銷售結構,以合理的價格多推出適合首次置業和改善性需求的商品房,打破市場銷售僵局,穩定房價走勢的預期。”在廣東省房地產業協會會長蔡穗聲看來,穩定銷售形勢能為政府落實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不捂盤 不降價
4月7日下午3點,琶洲香格里拉酒店三樓會議廳,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英松帶著富力、恒大、合生、碧桂園、新世界、萬科、越秀地產、中信地產、星河灣等一眾開發商高層陸續入場,如此高規格的發布會放在調控的背景下更顯得意味深長。陳英松的目的是傳達調控精神,“從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出臺力度之大,可以看出國家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是堅決的,是不可動搖的”。
他指出,在目前的形勢下,開發商要調整產品結構,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根據國家導向和市場需求,一方面要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滿足中低收入群體住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的建設。
“政策調控是未來市場運行一個主旋律,會長期化地運行下去,將是一種常態的調整。”朱榮斌認為,無論房地產是不是支柱產業,其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所以對行業的前景無需太過悲觀。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顧問張勇平也持同樣看法:“政策調整是正常的,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才是相對的,大家可以回憶一下,這么多年來,關于政策調整不必那么緊張。”
朱榮斌表示,不僅是開發商,買家也要學會以平靜的心態對待政府的調整,“該買樓的還是買,也不要單相思去期待房地產會不會大幅度降價,這些行為只會一次又一次地錯過良好的投資機會。”
當然,也有企業認為應該對本輪調控給予足夠重視。從頤和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趙永爽的角度看,近期國家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是很高效,也很有效的。
“這點我們不得不承認,也必須要承認。今年頤和廣東地區要推9~10個盤,但我們絕對不會遲疑,也不會捂盤,更不會跌價。”趙永爽肯定地說。
從“孫大圣”到“孫行者”
雖然對于政策調控,廣東業內是一片淡定的聲音,但市場走勢所發生的微妙變化也令開發商開始考慮角色的轉換了。各大開發商3月份的銷售數據顯示市場成交已普遍放緩,萬科3月份只實現了93.3億元的銷售額,遠低于1月份的201億元,雅居樂和金地等公司3月份的業績也明顯不如前兩月。
廣州萬科副總經理陳蔚文介紹,從“新國八條”以及廣州細則出臺一個月情況來看,廣州市場整個成交量以及各方面消費者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正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
“我們必須要調整心態,完成從孫大圣向孫行者心態的轉變。”趙永爽坦言。
這種轉變體現在放下身段迎合市場的喜好。陳蔚文透露,在產品方面,廣州萬科會堅持以中小戶型和中低價位為主,全年總推貨量約為90萬平方米,71%的貨量是120平方米以下的產品,40%貨量是90平方米以下的首次置業產品。鑒于在限購政策影響下,購房者一步到位的需求被放大,實際支付能力下降,“我們會在多個項目提升緊湊型產品以更大程度迎合市場趨勢”。
新世界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嘗試在華南區域特別是廣東地區主推緊湊型的高性價比精品物業,“市場以實際成交銷售回報告訴我們,在調控之下,適應市場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面積適中、價格適中、品質優越的產品,始終是整個市場不變的旋律。”新世界華南區域助理區域總監梁國強表示。
富力則針對形勢變化做出了銷售調整,包括加大市中心高端物業和商鋪的貨量,加快剛性需求產品的發展,以及持續推出非限購區域的產品等。越秀地產同樣采取了重心向商業地產傾斜的策略,該公司總經理梁由潘用“東方不亮西方亮”來形容商業物業于住宅調控期的地位,“商業物業我們貨量也比較多,有幾十億元,如果套現也是蠻不錯的。”
蔡穗聲對記者表示,為了穩定上半年珠三角地區的銷售形勢,配合政府落實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開發商應積極調整產品結構,以合理的價格多推出適合首次置業和改善性需求的商品房,打破市場銷售僵局,穩定房價走勢的預期,增強市民的購房信心。“力爭達到企業、社會、消費者、政府多方面都是共贏的局面。”
-
國資·龍云晟景
待更新
-
城建·瓏悅城
待更新
-
善國明城
待更新
-
佳匯國際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