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局不足月,央行即出手緊縮。昨天,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1年1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在最近三個月內第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年內首次上調。
鎖定資金逾3500億元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此次上調之后,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達到19%,再創歷史新高,而部分被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則要執行20%的標準。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后,也將高達15.5%。
19%的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銀行在吸收100元存款之后,要上交19元給央行,剩下的81元可用于放貸。通過提高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釋放緊縮流動性的信號,被譽為是宏觀調控三大巨斧之一。
根據央行此前的數據,2010年底我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71.82萬億,以此計算,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可大致鎖定商業銀行資金逾3500億元。
分析稱意在收緊流動性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流動性投放兩大渠道——信貸投放和外匯占款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央行此舉意在收緊流動性。受“早投放早受益”的利益驅動和貨幣政策收緊預期影響,年初再度出現信貸井噴。據媒體報道,新年第一周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已經逼近5000億元。外匯占款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外匯占款維持高增長態勢。12月外匯占款增長4033億元。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表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控制銀行的放貸能力,使得銀行的資金面緊張,影響銀行資產配置,使其流動性變緊。對其他方面,比如股市影響不大。
為有效管理流動性,央行今年改革信貸管理體制,將按月計算并實施商業銀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日前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未來幾年,金融改革要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的貨幣信貸動態調控機制,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的總量調節與構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結合起來,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豐富和補充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