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營業管理部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北京市人民幣貸款增加401.9億元,其中房地產業再度成為新增貸款的第一位,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14.5億元。
開發貸款等“唱主角”
11月,北京市人民幣貸款增加401.9億元,1—11月累計增加3783.1億元。
從新增貸款投向看,11月份中資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前5位的行業分別是:房地產業增加204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增加133.5億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96.1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68.1億元,制造業增加61.6億元。
以此計算,房地產業貸款新增量占全部新增貸款的50.75%。在總增加的204億貸款額中,個人住房貸款僅增加了14.5億,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在內的其他涉房貸款上漲了190億。而在此前的10月份,房地產業新增貸款甚至沒有擠入新增貸款的前5名。
從11月開始,包括四大行在內的多數商業銀行嚴格控制房地產貸款,涉房類貸款為何依然這么高,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近期,北京市加大土地供應,土地一級開發資金需求較大,大部分貸款可能來源于此。
個貸僅增14.5億
此外,在系列調控政策的影響下,個人房貸增速明顯回落。11月北京市個人住房貸款僅增加14.5億元,其中新建住房貸款減少3.5億元,同比多減少35.3億元;二手住房貸款增加18億元,同比少增加19億元。
中易安房地產擔保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宛玉敏表示,11月份,新房漸漸進入供應淡季,而二手房交易出現井噴。北京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稱,相比商品房的偏郊區化,二手房房源集中城區,成為市場絕對主力。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顯示,11月北京二手房住宅成交達到了16805套,日均住宅成交達到了560套,環比10月上漲均超過了20%,成交量達到了4月調控后的新高。
宛玉敏表示,12月份已經進入了市場供應的淡季,大部分工程因為天氣的原因已經進入冬歇,這使得市場供應進入低谷,或將繼續影響新房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