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24日發布消息稱,國務院決定從7月下旬開始,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開展專項督查。
今年以來,陸續有城市宣布對“限購”等政策松綁,試探國務院樓市調控政策的底線。但在中央嚴令和一片聲討之下,這些政策幾乎都在公布后旋即被叫停。 雖然“新政”一出臺即告“夭折”,但這類出爾反爾的“一日游”式政策,不僅影響了中央的樓市調控效果,也極大地影響了政府公信力。
國家統計局上周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堅持樓市調控不放松的背景下,全國樓市大面積止跌回暖的事實“高調”出現在了6月這個傳統的樓市淡季。
地方政府敢于試探政策紅線,同時也讓購房者篤信房價將繼續上漲,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依賴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方面,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讓地方政府離開了土地這個“命根子”,就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另一方面,出讓土地帶來的畸高收入讓部分地方政府喪失了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的動力。
土地財政已成為人為哄抬樓市價格這一利益鏈條上的關鍵一環。如不破除土地財政怪圈,不僅嚴重影響樓市調控的效果,穩增長、調結構等政策的執行也將大打折扣。
所幸,地方財政對土地收益的高度依賴已引起高層關注。有消息稱,有關部門正著手研究地方財政對土地的依賴程度,未來或將出臺應對措施。
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近日就樓市調控接連發表評論文章。文章指出,一旦房價反彈超出預期,政府將隨時出臺新的調控政策。
或許,破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怪圈,就在調控政策的“儲備彈藥”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