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一位閨密準備年底與她的男友“拉埋天窗”,現正忙于籌備婚禮的她早前曾為置業婚房的事情愁得焦頭爛額。而作為她的“姐妹淘”,記者既見證了她的幸福戀情,也因工作的原因陪她看了大半年新房和二手房,淘婚房的足跡亦從全市六區延伸至外圍板塊,幾乎每個周末都在樓盤轉悠。可這一圈逛下來,原本對結婚買房非常執著的她卻偃旗息鼓了,目前與未婚夫租住在天河東附近的電梯兩房。談及當初為何不問父母借錢購房,閨密坦言,雙方父母頂多能資助20多萬元,加上自己和未婚夫的存款,也不過40多萬元。可她既不愿意“啃老”,又不愿意搬離市中心,而且非三房不買,如買一套市中心二手三房單位,月供差不多7000元。這對于每月家庭總收入在12000~13000元之間的她而言,實在有些吃不消。
在記者看來,閨密雖沒淘到心儀的婚房,但父母均是廣州本地有房一族的她已比許多外地婚房客幸福得多了,起碼無需擔心日后子女入學問題。大學同學小林畢業后一直留在廣州工作,去年年底趁房價走低時,與丈夫在農講所地鐵站附近購入一套約60平方米的兩房樓梯樓中層單位,樓齡近18年,總價約83萬元,雙方父母共資助45萬元首期,他們負責還月供,采用等額本金還款,目前每月月供約4500元。小林坦言,現在逛街購物的次數比購房前要少,無房貸壓身時,每季度都抽時間出外旅游一趟,現在為省錢,一年出游次數不足兩次。她感嘆地說:“感覺自己在這座城市扎了根,日后小孩的讀書問題也一并解決了。”
他們的故事或許只是眾多婚房買家的一個縮影,二十六七歲的年輕愛侶情到濃時要結婚,但存款有限,即使享受首次置業優惠利率,若想買一套稍微像樣的房子,就要做好一次性掏空前幾年積蓄的準備,并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記者以為,在選擇租房或是買房以前,除了掂量一下手中還有多少存款,還需為自己算一筆賬,理清自己的購房需求,如是否非買學位房不可,非三房“一步到位”不可,每月月供所要犧牲的生活品質是否在你的接受范圍之內,背上房貸做“房奴”是否會延遲孕育下一代的計劃等。最忌諱的是因面子或工作生活圈里頭的跟風起哄而盲目置業,誠如大多數房地產專家所言,將存款變成房產可保值,但這種保值可否為你的生活保質,則是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