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畢業就計劃買房,成為新一代“房盲”。今天,市工商和房管部門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六成以上年輕人面對買房壓力無所適從,專家建議買房要提前做好四大規劃。
意識規劃:理性消費
理性和有規劃的消費,是購房的前提。據房產市場人員介紹,年輕人買房是為了結婚,沒必要一步到位,一買就要買三室兩廳。
專家建議,最好根據自己的收入、支出等實際情況來確定適合自己的樓盤,其實能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就好,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額外負擔。
前提規劃:積累首付
買房首付款的積累,是購房的關鍵和前提。據調查,六成以上年輕人攢錢從23歲開始,目標一般是5年內積累購房首付款。據調查,我市房價首付多數在15萬元以下,按照一般大學畢業后5年內支付首付款計算,每年攢兩萬元,加上累加利率,基本即可完成預定目標。專家建議,年輕人要合理分配個人收入和理財,每月固定的留出一部分資金出來,制定出一個定期定額的儲蓄投資計劃,點點滴滴的積累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定向規劃:目標范圍
據調查,近八成年輕人買房選擇面積小、首付少、總價低的樓盤。專家建議,年輕人目標是婚房,為了工作生活方便,可購買市中心的二手小房子,或是新開盤的小戶型。二手小房子的優勢是交通便利、配套方面成熟、價格相對優惠。此外,由于年輕人的工作流動性還比較大,所以考慮一個交通方便的地方買房比較合適。另外,新開盤的小戶型的優勢是戶型更合理、居住舒適性較高、未來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
成本規劃:時間價值
買房成本中,出行時間的成本是最大因素。據調查,多數年輕人買房沒有時間成本規劃,造成出行成本過高。專家建議,購房前必須考慮出行的時間成本。因為我們不難發現,穿越城市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正變得越來越昂貴。
專家提醒買房要把握5公里生活圈,是衡量購房效益和購房質量的一個有效參數,支出的時間成本越小,表明所購房屋的性價比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