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平臺
  • 微信掃碼關注

 
 
小程序
  • 微信掃一掃

 
登錄/ 注冊
您的位置:滕州房產網 > 資訊 > 房產快訊

開發商坐地起價 業內稱誤讀政策或自食其果

2012-07-13

  7月10日,北京萬柳新“地王”在一片喧嘩聲中誕生,曾經冷清的土地市場再次門庭若市。同時,北京、上海等地樓盤又現“坐地起價”、“漏夜排隊”場景,似乎都在印證房地產市場正在轉暖。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開發商有意誤讀政策信號,背后是希望放松樓市調控,再次炒高房價的欲望,這將把房地產行業再次推向艱難境地。而要捍衛調控成果,必須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長效機制和政策體系。

  樓盤坐地起價 演繹“供需兩旺”假象兩次降息后,開發商逐步告別“以價換量”階段,多家樓盤應聲漲價。據北京商報報道,北京通州京貿國際城項目,年初價格僅為13800元/平方米,7月3日開盤時均價漲至16000元/平方米。與之相鄰的月亮河御泉公館,對外報價為28000元/平方米,比此前的每平方米19000元上漲近萬元。

  中新網房產頻道綜合各大統計機構數據顯示,7月前8天銷售套數超過20套的住宅項目合計有28個,銷售均價出現上漲的項目有17個,占據總項目數量的比例為61%。其中漲價幅度最高的是房山區的天恒樂活城,漲幅為31.58%。

  進入7月中旬,上海樓盤也漸漸開始收窄優惠。東方早報報道稱,7月上海提供打折優惠的樓盤共計210個,較截至6月25日統計的213個減少了3個。7個樓盤由于優惠活動截止或房源售罄而取消優惠,另有3個則明確將降低優惠幅度。

  此外,6月六大城市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繼續全線上漲。中原領先指數顯示,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環比漲幅均在1.0%以上;天津和成都環比漲幅略低,不超過0.5%。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樓市的預期有所變化,部分業主開始上調房源報價或降低優惠幅度,使得成交價格水漲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發商不斷抬高樓盤均價的同時,也不忘自導自演“樓市熱銷”的假象。據悉,南京一家開發商宣稱,其開發樓盤2小時內熱銷近百套房源。首次開盤日就出現客戶提前一天到售樓處門口排隊等待開盤的現象,致使其不得不臨時調整開盤時間。但事實上,該樓盤認購與成交相加,總共不過84套,與其200余套的總推房量相比,成交程度遠夠不上“熱”。

  有業內人士指出,部分開發商呈現出的“供需兩旺”,演繹成分更大。開發商的炒作,既為吸引眼球、累積新一批客戶,更為自己的房源漲價鋪路。爆炒“熱銷”后,新房價格已有所上漲。

  業內:開發商有意誤讀政策將自食其果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預期最重要。前一階段的降價潮讓眾多剛需蜂擁入市。而市場轉暖,不少原本“以價換量”的新樓盤開始打起漲價的主意。央行一月內兩次降息,使得市場預期變得更加樂觀。有樓盤置業顧問坦言,漲價與降息有很大關系。

  中房 信研究總監薛建雄認為,7月可能是開發商選擇的漲價時機。

  “5、6月樓市成交量大幅上漲,部分開發商回籠資金,銷售壓力緩解,快速走量的需求有所降低。目前市場購房意愿明顯上升,開發商無需靠打折來吸引購房者,造成了當前優惠樓盤數及幅度都呈現萎縮態勢?!鄙虾K?房分析師曲鵬分析稱。

  新華社日前發表文章稱,購房者的心理變化,被房地產開發商充分利用。一些開發商有意釋放“房價已見底、調控將放松”的信號,誘導購房者出手。從去年有關“資金鏈要斷了”“樓市要垮了”“銀行將有很多壞賬”等的議論,到今年有意對政策信號的“誤讀”,背后是一些人希望放松樓市調控,再次炒高房價,并從中獲得高額利潤的欲望。

  對于開發商醞釀漲價、自炒“供需兩旺”假象。有業內人士認為,個別樓盤故意誤讀降息政策,將自食苦果。 “那些拍腦袋”的房地產商“見好就漲價”,將會把房地產行業再次推向艱難發展的境地。

  房價不反彈是調控底線亟須建立長效機制雖然央行上半年降準、降息等金融政策的運用被指都不是直接提振房地產市場,但是從實際效果而言,其對房地產的影響不可估量。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認為開發商后市準備漲價,而同時目前政策沒有對沖房價上漲的機制儲備的話,先前的房地產調控可能功虧一簣。

  日前,溫家寶總理在江蘇省調研時強調,要要毫不動搖地繼續推進房地產市場各項調控工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決不能讓房價反彈,造成功虧一簣。把抑制房地產投機投資性需求作為一項長期政策。這是半年來總理第五次談及房價,尤其是在目前宏觀經濟相對低迷的情況下。

  業內人士分析,總理的講話重點針對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而對于剛性需求,從中央的政策來看是給予保護的。而房價不反彈,將是中央調控的底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張東指出,倘若出現全國范圍內的房價大幅度反彈,并不排除調控政策會繼續收緊?!爸醒胝{控房價的決心非常堅定,調控政策將根據市場的動態變化適時調整,對于合理性住房需求和投資性需求,分別實施更精細化的政策措施。”

  有專家表示,從長遠看,帶有明顯行政色彩的調控手段遲早要被市場化的手段所取代。隨著市場周期性回暖的到來,前期“限購”取得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被消化,要鞏固調控成果,在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的同時推動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更多常態化的政策手段和更多市場化的調控機制。

最新樓盤

| 更多樓盤
  • 國資·龍云晟景

    國資·龍云晟景

    待更新

  • 城建·瓏悅城

    城建·瓏悅城

    待更新

  • 善國明城

    善國明城

    待更新

  • 佳匯國際

    佳匯國際

    待更新

熱門推薦樓盤
發布
小程序
  •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