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網大限已過 各地沒有反應
按照之前住建部的規定,7月1日起,40個城市個人住房信息實現全國聯網,時至今日,大限已過,各地似乎并無任何動作。
昨天下午,記者從昆明市房屋產權交易中心和昆明市住建局了解昆明市個人住房信息聯網進展情況,得到的答復是“不宣傳,正在開展中”。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系統究竟何時能正式正常運轉,昆明和許多城市一樣似乎目前仍無時間表。
然而,“6月30日”大限已過,目前住建部也未公開通報該項工程的進展。
業內人士說,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是住房制度的“基礎工程”,它好比房子的“戶口”,該系統是否健全,直接關系到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判斷是否精準,和住房、調控政策是否科學。業內普遍將它視為房產稅征收的依據,以及限購政策的“換手政策”。但這一系統推進兩年多來,進展緩慢。
為何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在歷時兩年的努力建設后,未能取得預期的成果。專家表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之后,調控更加精準化,有可能會對一些重點城市的調控有所加碼,因此使得一些城市對聯網一事十分抗拒。而在嚴厲的調控之下,多地的財政收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市住建局:“接到通知不對外說”
有知情人士透露,從技術上講,實現40城聯網并不是問題,只不過就是端口共享罷了,然而現實的困境是,不少城市雖具備了聯網條件,或者說已經聯網,但沒有數據上傳過去。“這就好比建好了一條高速公路,卻沒有汽車在上面跑。”同時,即便是一些上傳了數據的城市,其信息的完整度也不能得到保證。有的聯網范圍只限于城市的主城區,城市的郊區和市轄縣并未納入其中。
但如今很多新盤都在主城區外,這些地方的樓市交易不在少數,這也是調控的一大重點。漏掉了這一部分,信息的完整度將大打折扣。另外,地方漏報、瞞報等行為,也讓信息聯網的難度大大增加。對此,業內人士認為,聯網運作之難,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于既得利益的阻礙。
昨天下午4點16分,記者以市民身份再次致電昆明市住建局,了解昆明個人住房信息全國聯網情況以及何時能夠聯網,信息科的工作人員回答稱“接到通知不對外說”。
另外,有媒體報道稱,住建部已經開始考慮逐步擴大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的覆蓋范圍,最終將聯網覆蓋到約500個內地地級城市。除已經達標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外,100個城市住房公積金聯網和各主要城市保障房聯網亦在進行當中。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個人住房信息全國聯網似乎雷聲大,雨點小,這個關乎民生的工作,進展如此緩慢,究竟為哪般?難道真如專家所說“既得利益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