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人多稱現在買房屬機會,但所謂亂市,依然有風險。
一是爛尾劫。
曾記否,有樓盤建設起來賣不動并且開發商逃之夭夭,留下的盤子合計稱為爛尾樓。現在,固然全國市場有起勢之說,也確實在成交上回暖,但不得不說,由于調控原因,類似綠城的中小房企不在少數,因此他們推出的樓盤便存在爛尾的可能,如果你貪圖便宜,誤買后期爛尾的房子,不僅投資打了水漂,維權都沒有多少空間。
二是變更劫。
為了避免死的命運,最有效的自救辦法是進行產權變更與資本吸納。
產權變更,如果是與收購兼并相關,項目及公司由大型房企或品牌房企合并,這是利,問題是,如果象民間資本那樣運作,屬民事行為的合并或分拆,甚至出現合股的開發商將項目未售房源一分為二,可就慘了。
變更對買房人造成不利,一是后期辦理產權證沒有著落,二是買賣過程中交付標準及價格無法合理化與透明化,三是如果有民間資本介入,而民間資本的高利貸更可能導致一個好的項目變成了四分五裂的準死盤,討說法或成為買房后的噩夢。
三是政策劫。
現在,全國近四十余個城市自主救市或者放松調控,政府的輿論控制與說法,主要圍繞的還是用高懸的調控之劍來進行威懾。但不排除形勢嚴峻,或者宏觀經濟發展環境好轉,算秋后賬。如果你在買房后依然出現更為嚴峻的政策導致市場向下,相信你的心理是不好受的。
四是做空劫。
做空是應對項目風險的過激舉動,不排除有開發商狗急跳墻,但不是逃跑,而是采取對賭市場與對賭政策的做法,這就相當于股市的做空。中國多數樓盤采取了先售卡再售樓的做法,收取消費者許多前期資金,更有開發商將房子一分為三,部分樓花預售給所謂第一輪投資者,給他們許諾一定的價差,第二波通過優惠吸引本地消費,再正常開盤,將價格標高,如果樓盤很火,則各得其所,那些早期投資者的回報由開發商從價差中給出,萬一后市并沒有火將起來,則前期投資人無法獲得原定承諾的回報,后期個體買房者將限孤立無援的境地。
五是消耗劫。
由于預售制度的客觀存在,眾多開發商無不盡量減少前期自有資本的投入。而將后期建設成本不斷攤薄。如果開發商依然故我,按照市場走向來進行開發建設,則房子一旦賣不動,開發商就會降低開支,減少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宣傳上昭示的那些價值點或者賣點。
為什么買房要選擇品牌房企呢,就是如此,品牌房企承諾一定能夠兌現,其品質有保障。
樓市還賺錢,買房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