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那點事兒
小編滕滕
春節前后,滕州信息港房產網發起了一次樓盤團購活動,市民們仿佛瞬間變成了戰士,前赴后繼地,踴躍如過江之卿,短時間內報名逾萬,都夠一個師了。“團購”的“團”字是齊活了,奈何還有一個“購”字,這就牽扯到交易,買賣。市民們在那熱火朝天的,開發商卻穩坐釣魚臺,一副不買賬的樣子。說好聽的團購買房是市民們一廂情愿,一個巴掌沒拍響;說難聽的就是熱臉貼了開發商的冷屁股。這買賣終究是沒做成。
市民們為什么愿意團購?開發商為什么不買賬?且聽滕滕給諸位分解分解。
我的團購我的團
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一個哲學問題——我是誰?
我是置業者,那么我參與團購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依托于大訂單的方式讓開發商讓利,取得較大的折扣價買房,省地越多越好。我是開發商,那么團購或許只是我造勢的一個噱頭,一種宣傳推廣的手段,媒體搭臺我唱戲,不過讓置業者們瞧個熱鬧,你要來真的,我就果斷不干了。
之所以形成這種情況,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房價一貫強勁上揚的走勢,地產商的房子不愁賣,正常價格的房子還供不應求呢,買得到就算是你幸運了,哪有買的越多折扣越低的好事呢。房地產行業長期處于一種賣方市場,使得開發商形成了一種“絕不降價”的行為慣性。
只是,這種慣性還能慣多久?
沒人慣著你
2011年度在國家強勢宏觀調控政策的明顯影響下,國內一二線城市房價盡皆表現低迷,甚至某些一線城市的房價頻現拐點,一度失控。
今年2月份國土資源部下發《關于做好2012年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繼續嚴格落實中央各項調控政策措施,加大監管和調控力度,鞏固已有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在此大環境下,即便是一向較為成熟和理性的廣州市場,自去年10—11月份房價下跌以來開始一蹶不振,觀望和僵持的氣氛已經打破,開始向買方市場發展。
自此,驕傲了十幾年的地產行業逐漸低下了他高貴的頭顱,國家不慣著你了,沒人慣著你。
團購是個蹺蹺板,置業者在這頭,開發商在那頭。
原本,團購就是一種手段,置業者在用,開發商也在用。都想通過“團購”這種手段得到更多的利益。可團購這種方式的真正實施還需要買賣雙方共同認可,這就需要置業者和開發商之間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一旦出現,就是房價的拐點。
團購好比是個蹺蹺板。目前置業者在低的這頭,開發商在高的那頭。而一旦國內一二線城市房價就目前的趨勢,即使不會硬著陸,也依然會持續低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勢必不容樂觀,而等到開發商現金流斷裂,庫存壓力難以附加的時候,如夢初醒的開發商會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一覺醒來,蹺蹺板的方向變了,置業者在高的這頭,開發商在低的那頭。
依滕滕愚見,我市置業者的團購行動若能一心堅持,必將會坐在蹺蹺板的高的那頭,而我市的開發商們,既知山雨欲來,何不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