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形容盛衰興替,變化無常。樓市的盛衰變換卻迅速得多,從2007年到2011年,樓市每一兩年就要在河東與河西之間變換一次。房地產市場的從業人員,在經歷了2010年的高歌猛進之后,2011年初還在躊躇滿志,春節之后調控襲來,立刻叫苦不迭。這種苦,更多的來自于精神層面,在觀望與懷疑中苦苦掙扎。
開發商 腰斬價還不好賣
通州的昔日地王潤楓領尚在這一年中被人們反復記憶。2011年8月,該項目兩棟樓的預售均價在26000-28000元/平米,調價后卻以13000元/平米起價開售。三個月的時間僅售出一套房,至今共售出165套,其中1月賣出10套,2月至今共賣出四套,均價為14000元/平米左右。
類似于潤楓領尚的項目比比皆是。但主要都集中在五環外,以通州、大興、房山居多,比如京貿國際城、中糧萬科長陽半島,與其價格高點相比,價格下跌了30%-40%。“只要降價,老客戶來鬧不說,新客戶一定會認為沒有降到底。”北京一位國企開發商道出了眾多項目的難言之隱。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限購政策使得符合購房資格且有購買意愿的購房需求在成交中消耗。隨著調控政策的延續,市場需求對價格下調幅度期待越來越高。買漲不買跌很可能使得價格下調難以換得成交量回升。
二手房中介 路邊擺攤找客源
楊先生畢業已經6年多,現在已經回山西老家做了公務員。在2010年上半年,他曾經在某經紀公司做過幾個月的二手房中介。
楊先生每天上午從8點工作到12點,下午從1點開始忙碌,一直到晚上7、8點下班。“我們門店有3個小組,每個小組有6、7個人,當時我們小組兩個月沒有成交一套房子。”
市場越是不好,同行之間的競爭就越激烈。即使是同一個門店的同事,競爭也非常激烈。“我曾經談下來一個房源,由于我當時新入行,保密意識不強,房主信息被同一門店其他小組的人聽到了,就瘋狂地給房主打電話,最后這單生意被搶走了。”
如果沒有業績,每個月就只有1000多元的底薪收入,很多做了幾年的老中介,也選擇了離開。“
楊先生說,這個工作最大的困難就是找不到客源,一般找客源有三種方式:在網上發帖子,給客戶打電話,還有在路邊擺攤。3月份的北京天氣還很冷,有時候風也很大,但是楊先生說:“大家還是挺愿意去大街上擺攤,雖然沒有什么效果,但與其在店里面呆著,還不如去外面碰碰運氣。”
銷售員 心理折磨最苦
去年在通州某項目做銷售員的孫女士表示,二手房中介還可以自己多出去跑跑,尋找客戶。但是新房銷售員一般只能坐在售樓處等待客戶上門,最有效的辦法只有打電話。孫女士說:“在新房項目上,開發商對于產品的打造和定價對客戶的影響很大,對于領導制定的項目銷售策略,銷售員更多的是執行,自己發揮的空間相對較小。”
“市場不好的時候,就要看自己努力的程度,有些人整天在售樓處無所事事,有些人每天打上百個電話約客戶。”孫女士介紹,如果不斷地打電話,不斷地約客戶,一般來說,業績也會隨之上升。
孫女士承認,相比于二手房中介,一手房的銷售員在工作環境顯得要舒適得多。平時基本上是朝九晚五,只有在有促銷活動的時候才需要加班。因此做這行的苦,更多的是來自心理層面的壓力。銷售員的底薪很低,有業績的要求。另外我們每天和客戶打交道,很多客戶對銷售人員很反感,態度也不好,和這種客戶打交道,是非常折磨人的。孫女士表示,如果一天或者連續幾天也沒有一個客戶來訪,對于信心的打擊也是很大的。“所以要想做銷售,必須有一顆堅強的心。”
雜味·苦中甜
讓一個在城中心上班,還時常要早晨8點之前到崗的人買房,是件萬分糾結的事。買遠了怕累,買近了怕貴,折中一下發現,能買得起的房子的平米數正好是自己的年齡再加上老公的,不過算上稅費啥的,又有幾年白活了。不過我畢竟還有購房資格,而且經濟條件也足夠支付五環外兩居室的首付,而今看著房價有所松動,雖然還是擔心抄底失敗,但也算是苦中有點甜了。黃女士
我入行已經多年。在2010年市場低迷的時候,很多同事失去了信心,紛紛離開,而自己卻仍舊堅持,在幾個月“顆粒無收”之后,終于成交了一套別墅,把好幾萬元傭金收入囊中。面對著同事羨慕帶著酸的目光,這才叫苦盡甘來呀!石佛營區域某二手房的中介劉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