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以“免稅、補錢、送戶口”為看點的地產新政,僅經過3天即被叫停,再度引來房地產調控會否松動的議論。現在的疑問是:會不會再度出現所謂的地方性房地產新政,并且再被打壓呢?
筆者認為,有這種可能。看待蕪湖房地產新政至少要分兩個層次。
一是中央政策是怎樣的。中央強調三句話,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不動搖是手段,房價合理回歸是具體表現,長期健康發展是終極目標。二是如何看待地方沖動。全國各地的情況不同,地方政府在統一的調控之下,必然會有反向沖動,對政策松動進行試探或者博弈。蕪湖市對商品房搞一攬子放松,顯然不合時宜,是和中央唱反調,叫停是必然的。
無論佛山新政一天即叫停,還是蕪湖新政三天后叫停,都是“一露頭就打”,目的正是維護政令統一。
蕪湖和佛山的所謂新政到底說明什么問題呢?中央政策對保障房是扶持并且是大力扶持的,對普通商品房則是要增加供給。按照“有扶有控”原則,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是“扶”的對象,是“正常開展”的工作。此次蕪湖市可謂是高舉“剛需”大旗;但搞一攬子放松,就有逆勢而動,明目張膽支持地產商的味道了。
筆者認為,對于“剛需”問題,一是看“剛需”怎么界定,二是剛需不一定要補。如果是尊重剛需,應該主要由市場本身去調節。如果當地居民的住房消費能力不夠,應該立足提高居民綜合收入。現在一對一的補貼買房,和現在房地產調控大的政策是有沖突的。
客觀而言,全國各地方處于不同的發展梯次上,而城鎮化畢竟要推進,某些城市獲得補償性的發展,
房價有適當的上漲,筆者認為無可非議。但是,蕪湖市對待普通商品房市場,只要購買就給予獎勵,基本上是普適性的給予補貼,和中央的政策有沖突。如果對特定人群發放補助,則可以增強合理性,避免與中央政策沖突。
政策的博弈還可能有新的表現形式,前面有被叫停的佛山市,于是中山市就有了新的策略——只做不說。蕪湖之后,也許會新的應對策略。地方政府會不斷的采取新的辦法。事實上,中央也認為城鎮化需要積極穩妥推進。三四線城市進一步城鎮化,擴大城市規模和住房市場,是擋不住的。但城鎮化進程中,本身也要抑制過度的投資和投機需求。
近一段時間,住建部和全國40個主要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取得積極進展,為最終取消限購打下了一定基礎。限購等行政性或準行政性措施,逐步淡出是一種必然,并且這種淡出在悄悄加快。
佛山和蕪湖的所謂新政其實有合理性,但被操作成了一攬子的放松,必然被叫停。地方上宣示政策一定要表達清楚,說明有扶有控,否則的話,出現這樣的結局對地方是傷害,對整個宏觀調控也是傷害。
針對地方上的這些沖動,筆者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該下去調研,如同去年下半年到浙江溫州看跑路老板的情況一樣,對地方推出這樣看似和中央政府有抵觸的政策進行調研。要研究在不同發展梯次的地區如何差異化地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