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君話端午——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后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
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及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吃粽子的風俗,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那時候,圍坐在奶奶膝旁,等待著香噴噴的粽子出鍋,是多么幸福的期待······現在,保利海德佳園邀您來親手體驗包粽子,追憶曾經的幸福味道還有美麗的香囊DIY哦。
央企保利,和者筑善。滕州首作,擎引城市新格局,120萬㎡城市綜合體,鼎創高端居住樣本,滕州生活第一城,全能生活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