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平臺
  • 微信掃碼關注

 
 
小程序
  • 微信掃一掃

 
登錄/ 注冊
您的位置:滕州房產網 > 資訊 > 房產快訊

事件評論:上海火災叩問高樓時代的"高處之寒"

2010-11-18

      烈火熊熊,濃煙滾滾。15日下午,不少中國人都通過電視、網絡等渠道目睹了令人揪心的一幕:上海市中心膠州路一棟28層住宅樓失火,大火在燃燒4個多小時后才被基本撲滅,截至16日中午,已造成53人死亡,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療。

      城市在長高,我們的應急措施、建設規范和標準有沒有跟著長?一場大火,以鮮血淋漓的生命為警,以舉國上下的傷痛為示,將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層建筑的安全隱患擺在了人們面前。事實上,此前類似的事情已經在不斷發生,只是可能由于施救及時,代價沒有這樣慘重,而被忽略了。2008年11月19日,齊齊哈爾市中心一高層商住兩用建筑起火,起火點為商場的東側外墻廣告;2009年2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址園區北配樓發生嚴重火災,經濟損失十幾億元;今年初,連云港市新浦解放東路上一棟高層住宅樓12層一戶人家不慎發生火災,由于大樓的消防設施無法發揮作用,給施救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因其容納人口密度高、節省土地資源的優勢,在近年來的房地產熱潮中,高層建筑備受開發者青睞,尤其在地少人多的一二線城市,正在以較高速率不斷攀升。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高層建筑9.8萬余幢,其中100米以上的1154幢,并且還在快速增長。不僅建筑規模巨大、內部結構復雜,許多城市還出現了超高層建筑群,使消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而在個別地方,高樓數量甚至成為一種代表了地方城市化、現代化發展程度的量化可考的“功績”,被廣為宣揚。“高樓數量居全國第X”、“建設XX第一高樓”……類似的話語并不少見。

       高層建筑遇到火險能否有效及時施救?房屋修繕施工是否安全規范?居民遇險有無自救能力與設施?此次事件后,想必不少住在高層建筑中的國人都會在心中默默叩問,自己花了高價購買的商品房,在遇到危機時,是否反而成為羈縻生命的沉重枷鎖?

       平心而論,此次事件中上海消防部門的行動不可謂不及時,動用的設施策略不可謂不周全。有消息稱,事發不久就有消防人員趕赴現場,救援直升機也曾兩度靠近,并試圖通過索降方式來救人,但因為現場濃煙火勢太大,無奈放棄,而在火災時趕到現場的位居國內最高水平之列、上海最高的90米云梯車,由于大樓立體燃燒,也只能封住一個方向的火勢———而這些適用高層救援的云梯、直升機價值高昂,只有北京、上海、杭州等少數城市配備,國內常規用于消防滅火的主要裝備噴水遠射最大能力僅為8層樓高,普遍采用的消防云梯車約50米,相當于高層建筑的15層。一個個現實令人們深深感受到高樓時代“高處之寒”。

       高層建筑的安全消防已經是世界性問題,但我們完全可以從源頭避免問題,減少傷亡。城市規劃應該長高還是拓寬、建筑物是否應該限高,且把這些問題擱置一旁,單從現有的高層建筑防患未然說起。高層建筑有著非常嚴格的防火設計規范,提高建筑構件耐火性能,完善自救措施,比大量消防隊員更能應付突發火災。而現在大量建筑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是,高樓,推而廣之我們的各類建筑中,必備的消防設施其維護情況到底如何。不少小區應急照明、自動報警系統都存在故障,消防設備形同虛設,消防通道被占壓挪用。這一點,單靠使用者是很難看出來,更難以管理。更可怕的是,應該負責的單位、個人對安全意識的淡漠。筆者就曾遇到一處樓盤的售房者指著戶型圖上的安全通道告訴購房者,“這里可以當儲藏室”。殊不知,安全設備的可用性差、周邊環境影響等諸多因素,已經成為制約高樓火災有效撲救和救援逃生的致命缺陷。

       上海火災的原因已經初步查明,是無證電焊工違章操作引起的責任事故。而有業主之前曾不止一次反映施工存在安全隱患,卻遲遲沒有得到解決。痛定思痛,政府能否從此將制度嚴格規范起來,在建筑興建前嚴查安全布局,建筑材質,交付使用后定期配套完善,檢查消火栓、消防水管、消防水源、逃生通道、噴淋設施、煙霧感應裝置、監控裝置等是否齊備,防火避難層設置了嗎,是否實用?有瀆職失職之嫌的部門、人員能否被嚴格查處?職能部門能否及時更新設備,建立應急預案?有關部門和社區能否有針對性地對居民進行緊急逃生演練,防止在大火襲來時措手不及?大火過后,我們有許多事情可以做,可以去彌補。

        愿逝者安息,生者銘記。

最新樓盤

| 更多樓盤
  • 國資·龍云晟景

    國資·龍云晟景

    待更新

  • 城建·瓏悅城

    城建·瓏悅城

    待更新

  • 善國明城

    善國明城

    待更新

  • 佳匯國際

    佳匯國際

    待更新

熱門推薦樓盤
發布
小程序
  •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