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市場的下滑可能會漸進式的,會分好幾年。第一個概念,房地產已經見頂了,為什么有這個說法呢?因為我們今年第一年是貨幣供應量低于GDP增長,今年可能是18%、19%,上半年名義經濟漲了24%,下半年慢一些加起來也會有20%多。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中國房地產已經見頂了,房價下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會一下子掉下來,樓市明顯下降可能是兩年以后的事情。以下是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的發言:
現在應該說在市場上大家對中國大部分還是很樂觀的,還是認為持有觀點就是房價不會掉的。我過去認為房價是泡沫,但是我從來沒有寫過什么時候會掉過,前幾年寫過,可能到2012年,因為房地產是一個比較長周期的市場。
可以看到美國、歐洲房地產的崩盤,在中國居然還有房價不會掉,這是一件非常驚人的事情,在美國幾年前相信這個事情,到了這樣,我們還信這些事。我覺得反映了中國對資產價格的一個預期,認為什么東西每天都要漲的心態。但是這種心態是一個力量,這個力量是一個向上的力量,如果其他的沒有力量的話,跟它平衡的話,它就會向上。
我們看到了中國通脹起來以后,引起了貨幣政策需要緊縮。雖然美國在作QE2,又增加貨幣供應量,這對我們影響有多大?中國自己的貨幣供應量央行是能夠控制,比如熱錢進來的話,像周小川行長早上說的所謂造一個池子,把它攢起來,這是發票對沖的概念,還是有一個工具的話是能夠控制貨幣供應量的。第二熱錢流進來的時候,也可以加強資本流入的控制,我們看到巴西也在做這個事,韓國也在做這個事,中國本來資本不開放,更有條件做這個事。我認為在美國貨幣供應量上升的情況下,并不代表中國的貨幣量也會失控,你如果相信政府的力量,貨幣供應量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但是背后主要的驅動力就是通脹的問題。中國過去十年,從1996年開始進入通縮經濟,其原因是國企改革,引起大量的勞動力過剩,勞動力的過剩引起了一連串的反映就是中國進入了通縮時代。所以,這種情況下,貨幣大幅度上升也沒有引起通脹,而且貨幣開始走進了土地市場。中國的通縮是一個實體經濟的通縮,但在資產市場里面是一個非常通脹型的,而這個通脹是完全反映了貨幣供應量的上升,十年來中國貨幣供應量上升10.6倍。如果銀行的表外資產的擴張和民間的一些資產擴張,加起來是5倍以上。我們看到土地價格上升是反映了貨幣供應上升幅度。因為過去沒通脹可以放那么多貨幣,尤其是土地價格的上升?,F在有了通脹,所以它對土地市場應該是壓制型的。我們用通脹來說的話,對固定市場本身是利好的,因為以前是已經漲起來了,所以現在貨幣的控制就對他有壓制的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