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讓開發商的推盤信心明顯下滑。滕州信息港數據監控中心最新數據顯示,10月,全國26座大中城市普通商品住宅項目的實際開盤量較計劃開盤量驟降23.7%。
在包括4座直轄市、13座省會城市在內的26座大中城市中,除天津、杭州、大連、南昌等8城市外,其余18城市普通商品住宅項目10月實際開盤量比計劃開盤量大幅下降。
另據監控中心數據顯示:在10月31日抽樣調查的26個城市中,普通商品住宅項目11月計劃開盤量561個,較10月計劃開盤量減少22.8%。
“限購”城市供應萎縮
在實際開盤量降低的18個城市中,北京、深圳、三亞、大連等出臺限購令的城市,新盤延期入市的比例超過40%。其中,三亞10月份的實際開盤量僅占計劃開盤量的26.3%;而北京、深圳10月延期開盤項目的比例達51.1%和47.8%。另外,呼和浩特、西安、長春等城市實際開盤量不足計劃開盤量的50%。
截至2010年10月31日,全國共有14個城市頒布“限購令”。在此次監控中心抽樣調查的城市中,頒布“限購令”的城市共有8個,除杭州、天津的普通商品住宅實際開盤量大于計劃開盤量外,其余6城市的實際開盤量均小于計劃開盤量。
統計顯示,全國較具代表性的26個大中城市中共有727個普通商品住宅項目預計于10月開盤,而截至10月31日此數字僅為555個,實際開盤的項目占計劃開盤項目的76.3%。在實際開盤的555個普通商品住宅項目中,純新項目214個,老項目后期開盤341個,純新項目開盤量明顯少于老項目后期開盤量。
全國29城市10月、11月計劃開盤比較圖
10月新盤延期入市 全國樓市11月開盤量卻未見漲
全國29大城市中共有564個普通商品住宅項目計劃于11月開盤,較10月計劃開盤量降31.3%。據統計,2010年10月29個城市商品住宅項目計劃開盤821個。包括廣州、成都、長春在內的7個城市11月計劃開盤量環比10月降50%以上,其中貴陽降幅最大,達到77.3%;另有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武漢等17個城市的商品住宅項目計劃開盤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滕州信息港數據監控中心監控的29個大中城市中,僅有上海、東莞、福州三個城市住宅項目計劃開盤量較10月有所上漲,另外海南、昆明兩城市11月計劃開盤數量與10月持平。
截至2010年10月22日,全國共有14個城市頒布“限購令”,在滕州信息港數據監控中心監控的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深圳、杭州、大連、福州和三亞10個城市中,僅上海、福州兩城市計劃開盤量有少量增長,其余8個城市11月商品住宅項目計劃開盤量均較10月有所降低。
截至10月22日,在滕州信息港數據監控中心監控的全國29個大中城市中,普通商品住宅項目10月實際開盤量513個,為10月計劃開盤量的62.5%。
【廣州】11月新盤新貨量大縮水
據滕州信息港數據監控中心初步統計,截止到10月20日,廣州全市10月25至11月30日新盤新貨總量為27個,包括全新盤和老盤推新貨,環比10月大跌56%。推出新貨樓盤數量大幅縮水,其中全新盤數量也大大減少,在統計周期內全新開盤項目僅14個,與10月24個純新盤數量相比,減少10個。
國家9.29二次調控政策、廣州10.15樓市調控細則、央行加息、住建部公積金利率調整……全國和廣州一系列經濟和樓市政策相繼出來,政策作用已經逐漸顯現。不受限購令影響的增城板塊,成為統計周期內推新貨樓盤最多的區域。另外,在統計周期內,廣州多個推貨項目開盤時間上非常不確定,不少樓盤開盤時間一再延后。
樓市2010年底或迎“谷底”
在調控影響下,各地住宅市場持續降溫,量價齊跌現象開始蔓延。受此影響,開發商難以準確定價,便放緩推盤節奏。臨近年底,多數房企已完成年度銷售任務,延遲開盤也成為應對市場趨冷的策略。業內預計,各大城市將在年底迎來供應的“谷底”,屆時樓市成交量將進一步萎縮。
亞豪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北京市計劃開盤項目有23個,而去年同期的開盤項目量高達52個,同比明顯減少。五至六環將成為11月開盤項目的主要分布區域。計劃開盤的23個項目中,五至六環間項目多達14個,占總體的比重達60.9%。而據有報價的項目統計來看,整體開盤均價為18042元/平方米,相比10月份已經開盤的五六環間的項目開盤均價明顯下降。
在上海,由于市場人氣不足,11月將有近50個樓盤推遲開盤。另據統計,10月份,上海住宅(包括別墅)開盤項目60個,環比下降18%,同比下降38%。二次調控下,部分開發商四季度的開盤計劃告吹。業內預測,11、12月開盤情況不明朗,主要由于“新政組合拳”打擊力度越來越大,市場購買力急劇萎縮,讓開發商選擇開盤時間變得更加謹慎。
21世紀不動產市場總監林蕾認為,由于臨近年底淡季,加之調控不斷加碼、加息預期等,未來市場仍不樂觀。“我們預計,在政策環境不變的前提下,從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市場難以擺脫低迷態勢。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樓市將出現2008年以來的大低谷,量價齊跌已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