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百城房價指數”顯示,在9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成交價格為8363元/平方米,較上月上漲0.7%,近九成(86個)城市出現了價格環比上漲。二三線城市是房價上漲的主力軍,其中吳江、泰州、青島漲幅居前三。14個城市房價出現下跌,嘉興、合肥、長沙的跌幅最大。
專家指出這并不是樓市回暖征兆,只是剛性需求在9月有所釋放。
一線城市漲幅較小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9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成交價格為8363元/平方米,和上月相比,86個城市出現了價格環比上漲。
記者發現,在這86個城市中,二三線城市是主力軍,如江蘇的吳江、泰州,山東的青島,湖南的湘潭。其中臨近上海的吳江漲幅最大,為4.50%。
此外,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全部出現了上漲,漲幅相對較小。
房價出現下跌的有14個城市,嘉興、合肥、長沙跌幅最大。
并非樓市回暖征兆
瀚森國際管理咨詢機構高級地產分析師李洪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的房價雖然有近九成的城市上漲,但是從0.7%的上漲幅度來看,房價并沒有過快增長,這也并不是樓市回暖的征兆。
李洪敏介紹,之所以出現近九成城市的房價上漲,除了傳統上“金九銀十”的季節因素作用外,主要是壓抑半年之久的剛性需求在9月有所釋放,在剛性需求“泄洪”的支撐下,導致房價出現小幅的上漲。
外資加速進入中國樓市
專家稱須謹防干擾調控成效
近期,在歐美樓市前景慘淡的預期下,我國樓市又頻繁閃現境外資本的活躍蹤影。戴德梁行(微博)中國行政總裁張國正透露,外資機構在中國內地房地產業特別是一線大城市的投資正呈現回升的勢頭,比較活躍的有和記黃浦、新鴻基、凱德置地,以及高盛、瑞銀、佰士通等境外投資者。
業內人士分析國內開發商大規模海外融資對外資“曲線”涌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今年以來,國內房企海外融資幾成蜂擁之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8個月,金地集團、遠洋地產等30多家房地產企業相繼推出了海外融資計劃,融資總規模達到了100多億美元。
專家認為,我國房地產領域調控正處于不斷加碼的關鍵時刻,須謹防外資干擾調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