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河兩岸生態休閑長廊建設工程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亮點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突出滕州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底蘊,高起點規劃、高品位設計、高標準建設,實施了清河灣、龍泉灣、荊河灣和魯班廣場等“三灣一園十橋五壩”景觀節點建設,配套建設了親水平臺,大型景觀噴泉,沿河景觀步道等景觀群落,形成了水清岸綠、燈明路暢、步步有景的城市生態休閑景觀長廊。截止目前,河道清淤工程已完工,3000米木棧道全部完工,茂源橋至善國橋區域道路已實現通車,水景墻已完成主體工程,荊河橋完成橋體下部加固,正在進行橋面加固施工及欄桿更換。綠化、亮化、市政基礎設施、景觀雕塑建設等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效果顯著。
著力提升綠化水平,提高綠化檔次。在荊河兩岸綠化工程建設過程中,改變傳統園林造景理念,采用先進、高規格的規劃設計理念,本著適地適樹成片栽植的原則,形成喬木、小喬木花卉地被層次分明的種植方式,以當地樹種為主,配植少量大景觀樹,根據不同區位,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觀效果,最終達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休閑環境。
著力優化亮化效果,豐富夜晚景觀。對有特點的建筑進行了重點的亮化,如龍泉塔的特制洗墻燈、墨子紀念館的瓦楞燈等。從燈具的選取、圖紙的設計到具體的安裝,進行反復論證,力求達到最好效果。對各種燈具的搭配采用節能環保的低功率LED產品,從根本上杜絕了光污染,讓市民感覺既有古建筑的金碧輝煌,又有現代都市的流光溢彩,使城市的夜空更加絢麗多姿。目前龍泉廣場區域、茂源橋至景觀橋區域(西岸、北岸)、泰山廟區域及茂源橋、荊河橋、善國橋和景觀橋的亮化工程已完工。
著力加快市政道路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荊河兩岸生態休閑長廊濱河路全長5.7公里,東起茂源橋,西至幸福壩。目前茂源橋至善國橋段已通車,善國橋至104跨河大橋段已基本具備通車條件,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極大地方便了周圍市民。沿河污水管網已鋪設4.5公里,污水引流至第一污水處理廠,解決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問題,新建了雨水管網,實現了雨、污分流,有效凈化了水質,使荊河更加清澈,生態環境更加優美。
著力創新景觀雕塑設計理念,彰顯歷史文化底蘊。在雕塑景觀設計上,充分挖掘滕州的歷史文化底蘊,圍繞“傳承班墨文化,共享和諧創新”這一主題,突出儒家文化、墨學文化特點。聘請知名專家高標準設計,運用裝飾、意象等方法結合材料運用,著力表現滕州的歷史文化。同時強調與環境的關系,與環境相協調呼應,既能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又能與特定的地段景觀融合。目前,魯班廣場主題雕塑正進行最后完善,建成后將成為荊河兩岸生態休閑長廊的點睛之筆和標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