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在解放中路東段小清河邊,一幅河中碧水盈盈、河岸楊柳依依的水鄉美景圖映入眼簾。在沉醉的同時,讓人怎么也不敢相信,這里一年前曾是垃圾遍布的棚戶區,臟亂差現象嚴重影響了居民生產生活。
城市環境,事關城市形象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解放中路東段小清河變化如此迅速、如此徹底,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固樹立“理水造綠”意識,緊緊圍繞建設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秩序井然、適宜人居的現代化城市目標,高點定位、科學運籌,編制了《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滕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8—2020年)》、《滕州市城市水系規劃(2008—2020年)》等,描繪了以“五藤連理、城水和諧”為特色的滕州水系藍圖。
小清河是流經中心城河流“五藤”之一。過去的小清河是“小黑河”、“臭水河”,尤其是在解放中路東段這一段。由于該區域未改造前是一片棚戶區,河段由暗渠構成,河道經常垃圾堵塞、臭水上溢,嚴重影響了該區域居民生活。2008年,市委、市政府對該區域實施了棚戶區拆遷改造,打通解放中路東段、治理小清河也就提上了規劃日程,并決定采取區域拆遷改造與房地產開發捆綁的形式進行規劃建設。由負責該區域拆遷改造的開發單位,市房管局所屬的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投資建設。
在小清河工程開工伊始,建設單位就圍繞打造4A級景區為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委托琛圳匯宇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進行全面規劃設計,并多次進行專題匯報和完善修訂。整個小清河沿岸景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和自然、生態、休閑的理念,以生態、自然為主線,休閑、景觀為目的,河道駁岸采用蜿蜒曲折的自然形式,配以本地石材、水生植物,在不同的親水節點上采用不同的設計手法,有的以木棧道的形式,有的采用本地石材構成層石疊巒的親水平臺,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與駁岸相結合,形成生態自然的河岸線,構建了一條水清岸綠、燈明路暢、步步有景的城市生態景觀帶。特別是文化長廊、特色景亭、睡蓮池、層石親水臺等節點工程,還融入了豐富的滕州人文歷史文化。
治理小清河堅持以規劃為先導,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圍繞優化小清河沿岸空間布局,理水造綠、親水近綠,做好了城市“水綠”文章,為人民群眾創造了優美的人居環境。
解放中路東段原貌
建成后的小清河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