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滬深兩市共有61家上市房企發布2012年上半年中期業績報告,其中,30家凈利潤同比下滑,包括招商地產。除此之外,與滬深上市房企一樣,內房企也出現了營收下滑,利潤下滑和庫存增長的局面,包括企富力地產,雅居樂地產和SOHO中國。
對此,多家房企已經開始尋找利潤增長點,借勢市場回暖后“保價”的銷售策略,通過多元化布局,以及加大自持物業等方式實現轉型。
多家房企增收不增利
從目前披露的數據看,上半年,多家房企的業績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甚至部分房企營收與利潤雙降,比如濱江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中海地產以67.9億元凈利蟬聯最賺錢上市房企,比萬科超出30.6億元。據匯豐銀行分析,中海上半年平均銷售價格同比增長12%,而土地成本僅占售價20%,使其達到近41%毛利率、27%凈利率。此外,龍湖地產上半年合同銷售達人民幣174.6億元,核心溢利增長72.1%至人民幣33.5億元。
不過,這兩家房企的高盈利并不是普遍現象。數據顯示,萬科上半年雖然凈利潤同比大增25%,但毛利率、凈利率分別同比下降5.6%、2.2%。而龍頭中最典型的保利和招商凈利率情況也并不理想,兩家上半年凈利率都同比下跌6%。其中,保利上半年銷售額雖然同比增27.5%,但凈利潤同比大跌12%至24.55億元;招商上半年銷售額大增136%至161億元,凈利潤也大跌16.9%至12.2億元。
此外,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中海、富力、雅居樂和SOHO中國四家標桿內房企上半年營收合計421.1億元,同比下降4.5%;利潤合計108.2億元,同比下降7.18%。其中,SOHO中國利潤下滑幅度最為嚴重,同比驟降65%;富力地產利潤同比下跌35.08%。顯然,這意味著標桿內房企的營收和利潤也出現了下滑現象。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凈利潤上漲雖然表示盈利增加,但凈利率和毛利率下跌,則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企業利潤被攤薄,反映了一個企業的賺錢能力在下降。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常清則認為,受調控政策的影響,房企主動降價讓利,爭取快速回籠資金是其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土地和建筑成本上漲也侵蝕了房企利潤。
此外,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調控之后,不少房企抱團取暖,合作項目的增多也攤薄了房企的利潤。
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中海、富力、雅居樂和SOHO中國四家內房企的持有現金合計551.4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18.62%;短期負債合計305.4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17.14%;投資物業合計為498.4億元,年內上漲8.94%。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房企目前現金狀況得到緩解。在開發商手持大量現金情況之下,以價換量,現金為王的銷售策略已經過時。接下來,多數項目成本價入市和新盤低開入市的情況將大幅減少。借勢市場回暖預期,房企保價和小幅提價是其提升利潤空間的主要策略之一。
對此,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也認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市場轉型階段,房企不必過急于上調下半年銷售業績指標進一步擴大規模,追求量上的增加,而將在質上也就是利潤率上做文章。
據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部分房企內部高層已經認為自己上半年賣虧了,稱要在三四季度的產品銷售上采取保價提利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手握大量現金的房企勢必會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而加大投資。除了抄底土地市場的常規投資外,還有一些房企將目光瞄向了國外旅游地產,或者開發,或者干脆只做投資。
除此之外,傳統專注做住宅產品的房企在向商業地產轉型,傳統做商業地產的房企向加大自持力度轉型。日前,SOHO中國就計劃將開發-銷售的商業模式轉型為“開發-自持”的商業模式。
對此,SOHO中國董事會主席潘石屹向媒體表示:“告別散售,轉型后的SOHO中國將是北京上海優質商業物業的最大擁有者,SOHO還將是上海外灘上最大的業主。公司目前擁有150億資金,凈負債率僅為20%,將使公司有能力完成此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轉型,并有能力在未來獲得更多商業機會。今天,我們不但要把土地變成房子,還要將升值延續下去。”
常清進一步表示,在住宅地產調控短期內難以松動的預期下,內房企加大商業物業自持力度,或會對其他房企產生引導。
分析人士稱,上半年多家上市房企增收不增利,下半年開發商將注重提升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