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通過對一線城市的調查發現,樓市已全面回暖。據統計,30個城市中有26個成交面積環比上漲,其中11個城市上漲幅度超過50%。而作為全國風向標的京滬穗深四地樓市自調控以來首次集體飆升(9月7日《廣州日報》)。
新國十條明確表示“對定價過高、漲幅過快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進行重點清算和稽查”,然而,在經歷過短暫的陣痛之后,開發商們依然毫發無損,清算和稽查到底有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呢?這是一個值得追問的問題。就在調控過程中,仍然出現了“瘦身鋼筋”、“竹簽代替鋼筋”等建設質量方面的丑聞;在房地產宣傳方面,虛假宣傳隨處可見,開發商購買虛假的“聯合國人居獎”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甚囂塵上。可見,房地產業的亂象依舊。
“帶病回暖”是一種不健康的發展,任由其發展下去,毒瘤會越長越大。現實的問題在于,不論是質量好的房屋,還是質量差的房屋,都能夠熱銷;不論是有社會責任感的開發商,還是奸商,都能滋潤地生存。這說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機制并沒有建立,換言之,這種回暖如同將大樓建在沙堆上,有關部門不必擔心調控會傷及房地產發展,相反,若不加強調控,沙堆中的大樓總有一天會倒塌。總而言之,以目前的國情而論,房地產發展需要“健康”托底,需要調控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