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房地產利用外資下降
一季度,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5379家,同比下降9.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94.8億美元,同比下降2.8%。在分析下降原因時,沈丹陽指出,這兩年受調控的影響,房地產利用外資增速有所下降。去年一季度,房地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比較快,增長了38.6%,而今年一季度下降了6.3%,這樣一增一降,就對整個一季度的利用外資規模有了比較大的影響。
“近兩年,房地產領域實際利用外資大概占我們利用外資規模的將近1/4,大概是這樣的概念。”沈丹陽表示,“當然這種下降,我們認為是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的。”
此外,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時也顯示,1—3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20847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1—2月份回落8.0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4319億元,增長12.6%;利用外資112億元,下降22.4%;自籌資金8910億元,增長25.0%;其他資金7506億元,下降8.0%。
調控發力導致外資下降
業內人士表示,前幾年外商投資持續增長,主要是房地產和其他資本增長較快,而1年多來持續的房地產調控,引發外資撤離,并使吸引外資問題凸顯。
專業開展房地產研究的REICO工作室的劉琳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房地產開發建設資金來源中的外資數額和占比都很小,以購房形式進入的外資數量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持續進行,外資進入住宅市場被施以嚴格的限制,外資投資房地產主要為追求長期效益的商業地產投資。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躍松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房地產領域內的海外融資肯定是減少了,這意味著在大的宏觀調控背景下,很多海外資金投資受限,加之看淡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投資熱情大為減少。
“目前,國內許多大的房企都在加大商業地產的開發力度,但這一塊不如住宅市場的規模和影響面大,即便其中有外資因素,對中國樓市的影響力也不會太大。”張躍松說。
外資更青睞商業項目
沈丹陽指出,從國內來看,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資源供應趨緊,融資困難等多重壓力仍然并存,外國企業擴大在華投資的意愿受到了一些影響,這些反映了現在利用外資形勢的嚴峻性。
業內人士認為,歷經限購等調控政策,內地房地產市場發展明顯趨緩,土地市場漸淡且多以底價成交。現在,房企正面臨著來自庫存和資金的雙重壓力,沒有雄厚實力去大肆擴張,甚至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其間或引發外資介入內地樓市,一些外資開發商和基金趁機出手拿地置樓。同時,這些外資對內地房地產市場攻守兼顧,大部分會選擇進軍商業或商住項目,而且是規模較大、開發周期較長的項目,以憑借資金優勢和出色的商業地產管理能力,使項目收益與風險取得平衡。
專家認為,進入房地產領域的外資是把“雙刃劍”,我們需要正確研究對策,引導其投向更加合理和追求長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