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3月6日下午3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經濟主題記者會,央行行長潘功勝回應道。
他表示,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還有下行空間,還可研究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拓寬政策支持的覆蓋面。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5年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從穩健到適度寬松的定調變化,央行主要基于什么考慮?
潘功勝表示,2024年,人民銀行數次實施了比較大的貨幣政策調整,特別是9月份推出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平穩增長。
這些政策包括,總量上,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兩次降低政策利率,并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結構上,創設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以及支持資本市場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房地產金融政策,降低房貸利率和首付比,并推動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潘功勝表示,總體上,去年以來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效果較為明顯,其政策效果在今年還將會持續顯現。2024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廣義貨幣M2、人民幣貸款的同比增速都在7%~8%間,高于名義經濟增速約3個百分點,融資成本也處于歷史低位。
2025年,人民銀行將貫徹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系。
一是在總量上,貨幣政策取向是一種對狀態的表述。美聯儲去年連續降息3次共100個基點,但其政策利率仍處于高位,貨幣政策的狀態依然是限制性的。人民銀行連續幾年多次降準降息,中國貨幣政策的狀態是支持性的,總量上比較寬松。
今年,我們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同時,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二是在結構上,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拓寬政策支持的覆蓋面,并科學運用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力支持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小微、養老金融等領域。
三是在政策傳導上,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持續強化利率政策的執行和監督,對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削減貨幣政策傳導的市場行為加強規范,推動落實銀行補充資本金等措施。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銀行科學評估風險,優化信貸結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注重與財政政策協同配合,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發力見效。同時,更好發揮貨幣政策與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等措施的協同效應。”他補充道。
四是在匯率上,將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