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優質地塊推動以及房企的補儲需求,近期部分重點城市土拍市場出現升溫。
12月2日,經過295輪競價,華潤中海聯合體拿下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T107-0107地塊。成交金額達185.12億元,樓面價70388元/平方米,溢價率為46.3%。如果不出意外,該宗地塊有可能成為今年的全國總價地王。
信號一:重點城市土拍市場現升溫跡象
而就在幾天前,11月29日,北京單筆土地出讓金的紀錄也被刷新。位于朝陽區酒仙橋、十八里店和小紅門的組團捆綁地塊最終由中海以153.32億元獲得,溢價率為0.21%,成為北京新的“總價地王”。
此外,11月5日,北京還成交了3宗宅地。其中,海淀區功德寺001、002“雙子星”地塊均達上限價格,溢價率為15%。再加上通州區土橋中路地塊,三宗地塊累計收金127.535億元。
事實上,除北京和深圳外,近期其他重點城市也是高總價或高溢價地塊頻出。
11月28日,上海七批次土拍收官,10宗地塊合計收金307.08億元,平均溢價率達到14.71%。
11月20日,杭州出讓的三宗住宅用地,總規劃建筑面積154353.5平方米,總起拍價39.57億元,最終三宗地均溢價成交,綜合溢價率達29.8%。
11月15日,成都出讓的錦江區地塊溢價44.44%成交,樓面價為26000元/平方米,成為成都樓面價第三高的宅地。
從公開信息來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這些重點城市在不斷推出優質地塊的同時,相繼優化土拍規則,以吸引更多房地產企業參與,目前看來似乎初有成效。
如前述的深圳總價地王地塊,就取消了多項限制條件。以“價高者得”為原則確定競得人和成交價,不限制建成后的商品房銷售價格,也不受“90/70”政策限制。
北京在10月底也推出了3年多以來首個未設置地價上限和商品住房銷售指導價的地塊。這宗位于豐臺區萬泉寺村棚戶區改造項目地塊,用地規模約6.37公頃,規劃建筑規模約17.83萬平方米,起始價達110.54億元。這也是北京今年推出的第三宗百億級別用地。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目前各地土地投資呈現了集中在核心城市核心城區和核心房企,這也有助于更好預判2025年的開發投資、新開工和房屋供應等情況。此類地塊的開發,既是各地復合型地產開發的重要體現,也有助于高端物業的加快供應。
信號二:民營房企拿地積極性有所提高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盡管央國企仍是目前土地市場上拿地的絕對主力,但在一些高溢價成交的地塊中,出現了一些民營房企的身影。
根據CRIC統計,30個重點城市在新政出臺后的(9-11月)土地成交中,民企高溢價拿地(溢價率超過20%)的情況主要發生在成都、杭州等城市。
例如11月15日的杭州土拍,民企濱江集團以溢價率35.3%拿下城東新城單元SC080201-50地塊,成交樓面價為40479元/平方米。
成都方面,其11月6日成交的高新區大源板塊宅地,由金昊投資以20.7億元總價、46.11%溢價率競得,刷新了高新區樓板價紀錄,而成都的前一宗熱點地塊則是9月份由貝好家競得的錦江區地塊,總價10.8億元,溢價率42.19%。
此外,包括西安、寧波、合肥和南寧等城市,近期也有民企高溢價拿地的情況出現。這也意味著,民營房企的投資積極性正在修復。
年末土地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升溫
從全國土地市場整體情況來看,在上海、北京、成都等熱點城市帶動下,土地市場呈現點狀回暖態勢。
據CRIC數據,截止11月28日,全國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1.4億平方米,環比上升24%,單月溢價率達到6.1%,較上月增加2.8個百分點,并創下年內新高。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近期確實在部分城市出現了民企高溢價拿地的情況,在民企整體投資低迷的環境中成為亮點,但在大趨勢中民企的投資占比并沒有明顯回升,與幾年前民企曾經是投資主力的情況更是依然相去甚遠。
但民企對于市場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柱,近期亮點地塊也給市場帶來新的希望,未來核心城市如果能夠提供更多優質的小體量地塊,可能對鼓勵民企拿地有更積極的效果。
機構分析認為,隨著熱點城市土拍環節限制性措施的逐漸解除,開發企業特別是民營開發企業的興趣將會逐漸增加。隨著市場整體預期的不斷修復,年末土地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