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住建部唯一直屬期刊出版單位《建筑雜志社》微信公眾號發布社評《房屋養老金不是房地產稅,公共賬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別再誤讀了!》。
文章稱,連日來,早在2022年開始就被官方多次提及要研究建立的房屋養老金制度,被嚴重誤讀。8月2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答記者問談及房屋養老金制度時,完整的表述是:“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特別說一下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文章稱,上述原話中提到“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這里的公共賬戶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
文章指出,房屋養老金和房地產稅完全是兩回事,傳言房屋養老金是另一種房地產稅,純屬混淆視聽、牽強附會,是刻意誘導,以此引發大眾誤解。如果真正建立起了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等相關配套制度,不論是對全生命期的房子,還是對居住其中的住戶,在保障居住質量、品質、環境和安全,以及資產保值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這才是這項制度設計的初衷。
同日,關于房屋養老金,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給出官方正式解讀。
問:請介紹一下房屋養老金試點情況。
答: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是進入城市更新時期后,堅持人民至上,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強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既管基礎,又管長遠。我部在部分城市開展房屋養老金制度試點,目前各有關城市正在積極探索。
問:房屋養老金的資金來源是什么?
答:房屋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就是業主交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交存按現行規定執行。公共賬戶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由政府負責建立,從試點城市看,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一點、土地出讓金歸集一些等方式籌集,目的是建立穩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額外繳費,不會增加個人負擔。
問:房屋養老金用在哪些方面?
答: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資金共同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個人賬戶資金按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規定,專項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后的維修和更新、改造。公共賬戶資金主要用于房屋體檢和保險等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