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平臺
  • 微信掃碼關注

 
 
小程序
  • 微信掃一掃

 
登錄/ 注冊
您的位置:滕州房產網 > 資訊 > 房產快訊

樓市調控優化頻頻,如何滿足“新期待”?

2024-05-10 | 南方日報 | 葛政涵 柴亞娟

  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發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隨后,多個熱點城市陸續開啟了新一輪樓市政策密集優化周期。

  南方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從4月30日至今的10余天內,北京、武漢、深圳、杭州、西安等重點城市先后出臺樓市新政,對原有調控政策進行優化。其中杭州和西安都選擇在5月9日發布新政,均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措施。此前,成都和南京也剛剛宣布優化購房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如何做好“消化存量”“優化增量”,滿足“新期待”,成為當下房地產業發力的要點。

  “消化”,重點在“疏解”

  其實在房地產業的話語體系中,“存量房產”的狹義理解,就是“二手房”。在過去兩年間,二手房市場一直存在“掛牌激增”等難題。

  根據貝殼平臺的最新數據,截至5月8日下午,北京二手房掛牌量約為14.2萬套,廣州約14.6萬套,深圳約4.77萬套,杭州約15.5萬套,合肥約11.06萬套。“背后折射的問題就是‘不好賣’。”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說。

  在近期系列政策的加持下,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樓市再度成為關注熱點。58安居客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五一期間百城二手房找房熱度指數為0.88,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109%。其中剛剛調整限購的北京,二手房找房熱度達到1.12,超過了2020年五一期間的水平。該機構認為,由于房地產開發商存在不確定性,大量需求從新房轉向二手房。

  不過,來自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受到五一假期影響,4月29日至5月5日,國內14個重點監測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65.9萬平方米,環比下降68%,同比下降65%。

  “當前存量已經是主體了,因為二手房掛牌量、交易量都比新房大,而且二手房去化周期遠比新房要大,熱點城市普遍在3年以上。”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當務之急是給海量的二手房庫存泄洪。

  嚴躍進認為,此次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的政策措施,關鍵就在于“如何消化掛牌的二手房房源”。

  “穩住價格預期,降低恐慌式、從眾式掛牌和降價拋售,最關鍵。”李宇嘉說。

  “優化”,關鍵在“平衡”

  “消化存量”同時,“優化增量”也已啟動。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的同一天,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應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了“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統籌‘市場+保障’的住宅用地供應安排”等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通知結合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對不同城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的城市要暫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讓,下大力氣盤活存量。在18個月(不含)至36個月之間的城市則是“盤活多少、供應多少”,動態確定新出讓商品住宅用地面積上限。

  不過,土地供應決定的主要是新增住房的數量、地段和類型。增量的“優化”,關鍵在于數量與質量,存量與增量之間的“平衡”。

  從去年至今,“三大工程”之一的保障房一直是新增住房的重點。此次政治局會議雖然并沒有提及“三大工程”,但提出了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李宇嘉認為,新模式的重點就是保障房建設。

  嚴躍進則指出,一些高庫存的區域,除了控制后續土地供應外,可以通過收購新房或土地項目,來充當保障房房源,“優化增量住房其實是要求各地對新房的供應要有新的思路。”

  一存一增,需要“統籌”

  值得注意的是,“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的政策要求,是“統籌研究”。

  “‘統籌’是存量房的消化和增量住房的政策要結合起來考慮。”在嚴躍進看來,此前在多個城市密集出臺的“以舊換新”,便體現了“統籌”,既消化存量二手房,又為新房庫存去化提供新的需求點。

  根據中指研究院的統計,截至5月6日,全國已有超50城表態支持住房“以舊換新”,大致包括“開發商與中介合作,中介優先售房”“國企平臺或開發商收購舊房,售房款用于購買指定新房”以及“發放換房補貼”等三種方式。

  事實上,不論哪種方式,都同時關聯了存量與增量。

  李宇嘉認為,“以舊換新”最大痛點是賣掉舊房,關鍵是激發二手房業主的動力。“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真正從滿足業主住房消費升級的愿望,并從降低置換成本、置換周期,并能買到心儀的、優惠新房等角度施策。”

  除已經出臺政策的鄭州、南京等熱點城市外,深圳、上海等城市最近也加入“以舊換新”的陣營中。另據媒體消息,廣州房協也在積極摸查開發商相關“以舊換新”的意向工作。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以舊換新”是盤活存量、消化庫存的有益嘗試,政策仍在探索階段,未來相關配套資金、統籌方式等仍待進一步完善。

  “對開發商來講,要把品質好、性價比高的‘好房源’拿出來。不能把‘以舊換新’當作去庫存、去尾貨的機會。”李宇嘉指出,應該讓“換新”的買家真正看到,要買的新房是能改善自己居住的好房子。

  分區優化,滿足“新期待”

  五一假期剛剛結束,深圳發布樓市新政,對住房限購政策進行了分區優化。李宇嘉認為,深圳新政能夠釋放一部分被原有政策限制的需求,包括多胎家庭到外圍購置大戶型住宅、企業給人才買房、滿足非戶籍人口等。

  這也是繼北京之后,近期又一個一線城市對樓市政策進行優化。而對比兩地新政不難看出,限購并非完全放開,而是遵循了“因區制宜”的思路。這也與中央政治局會議“繼續堅持因城施策”的要求相呼應。

  李宇嘉將北京、深圳新政背后的規律總結為“小步快跑、留有余地、定向疏解”,他認為,新政不是單純為了去庫存而去庫存,而是將存量消化與增量消化結合起來,與新市民、年輕人購房,融入城市和就業解決的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

  就在5月9日一天內,杭州、西安先后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措施,與此同時,杭州提出了“掛牌后新購住房按揭首套認定”和“有房即可申請落戶”兩大政策,西安則提出支持房地產企業、經紀機構、金融機構合作建立“以舊換新”購房模式。梳理這杭州、西安購房政策的優化過程不難發現,從部分區域放開到全面放開,兩座城市同樣遵循了因地制宜、小步快跑的方式。

  房地產業歷經長時間調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已經被廣泛接受,而“存量時代”的到來,讓市場方向也開始調整。

  從有房住到住得好,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也彰顯了下一步房地產的路徑。李宇嘉認為,這個新期待,就是價格可負擔、區位好、配套好、品質好的房源。

  陳文靜認為,這一方面意味著供給端“好房子”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預計未來“好房子”建設節奏會加快;另一方面針對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繼續加大。


最新樓盤

| 更多樓盤
  • 國資·龍云晟景

    國資·龍云晟景

    待更新

  • 城建·瓏悅城

    城建·瓏悅城

    待更新

  • 善國明城

    善國明城

    待更新

  • 佳匯國際

    佳匯國際

    待更新

熱門推薦樓盤
發布
小程序
  •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