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庫存規模總體呈下降態勢。
易居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2月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規模為49989萬平方米,環比增長-0.5%,同比增長-2.3%。
報告指出,2021年9月份庫存陡升,此后29個月中庫存規模持續位于50000萬平方米規模線以上,當前首次回落至該規模線以下。易居研究院認為,該走勢和二手房掛牌市場有顯著差異,側面也反應出房企投資能力受損,庫存攀升空間有限。
一線城市供貨充足
從供求關系上看,呈現供小于求的態勢。由于2月份屬于傳統推盤淡季,房企以消化既有庫存項目為主。
根據報告,2月份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面積為793萬平方米,成交面積為1059萬平方米。易居研究院表示,3月份部分城市推盤節奏有所加快,新盤增加將擴大購房者的房源選擇面。
從城市分類來看,一線城市新盤庫存規模有較為明顯的同比拉升。報告顯示,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面積按一、二、三四線城市分類,分別為3457萬平方米、24251萬平方米和22281萬平方米,環比增速分別為-0.7%、-0.6%和-0.4%,同比增速分別為8.2%、-4.5%和-1.4%。
報告指出,當前一線城市購房市場處于回暖復蘇階段,庫存充足為市場進一步回暖帶來積極支撐,其行情活躍也將對其他城市帶來示范效應。
另外,從城市排序來看,一些重點大城市其供貨能力略強。例如上海、珠海、深圳等此類城市基本面不錯,其庫存規模同比增速較大。
與之相反,沈陽、鎮江、鄭州和青島等此類城市,由于土地市場偏冷清,新盤供應能力萎縮,使得庫存出現下降態勢。
去化周期首次突破兩年
從去化周期方面來看,2月份全國百城庫存存銷比為25個月,屬于2010年有數據監測以來的最高值,也是歷史上首次突破兩年的現象。報告指出,2月份數據有一定的季節波動因素,但去庫存工作需要有新打法和新策略。
從城市分類來看,三類城市去庫存周期均屬高位。報告顯示,2月份100個城市中一、二、三四線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分別為18個月、21.4個月和32.8個月。
對此,易居研究院指出,2月份交易數據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去化周期數據偏高屬于可控范圍。3月份購房積極性明顯增加,其有助于帶動各線城市去化周期的高位下行。
具體到城市,成都、三亞、杭州和中山等城市去化周期較好,這些大都是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導入速度較快的城市。相反,去化周期相對高的城市,如韶關、西寧、晉江、舟山、洛陽、哈爾濱等,此類城市最近六個月新房交易規模過低。
易居研究院表示,目前去庫存的主要矛盾在于銷售規模偏低,其對房企去化工作造成了困擾。要積極圍繞“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做足文章。當前要充分重視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作用,或者說“買大房子”應成為本輪去庫存的新動力。同時,要積極研究放開二手房限購政策、引導新房市場讓利促銷等工作,以更有效實現去庫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