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圍繞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及住建工作要點等重要部署,聚焦助力強工興產,加快補齊城市建設短板,不斷提高城市建設品質。全市住建領域共開工建設各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58個,年度完成投資40.63億元,同比增長12.86%,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
暢通路網構筑“城市骨架”
2023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牢牢把握道路建設服務城市、服務民生的目標要求,立足棗莊組團型城市特點,以骨干路、片區路、斷頭路建設為抓手,逐步構建西城區“一環五縱五橫”路網骨架,提升道路連通性和可達性。全市住建領域已開工各類新改建道路工程80個,實現61條城市道路貫通,開工道路總長度達83.4公里。
一是科學謀劃,不斷完善城市路網體系。堅持統籌布局、系統思維,以經營城市理念謀劃城市道路建設,切實優化城市道路級配,完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硬環境”。實施了一批“骨干路”工程,不斷強健交通“主筋骨”。立足棗莊組團型城區布局,強化骨干路網連通,主城區北部實施貫通東西的大連路主干路建設,滕州市實施縱橫新老城區的墨子大道、北辛路等主干路工程,全市新改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以上項目建設規模達到40余公里,城區間外向交通主動脈更加暢通。實施了一批“片區路”工程,不斷筑牢發展“硬支撐”。聚焦“助推強工興產、園區優化升級”工作思路,實施薛城區來泉片區、滕州市東部重點片區、市中區南部片區等多個城市重點開發片區路網配套建設程,以線帶面、以面覆全,輻射帶動沿線產業及周邊經濟發展,為擴內需、穩增長、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突出重點,著力打通城市“斷頭路”。將城區15條“斷頭路”打通工程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和惠民實事重點抓、持續抓,開工實施了滕州市新華西路、薛城區康平路、山亭區北京西路、市中區大眾東路、嶧城區承匯路、臺兒莊區臺北路西延、高新區鳳凰路等21條斷頭路建設工程,目前已有19條斷頭路具備通車條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持續疏通道路“堵點”,暢通城市“微循環”,在滿足群眾出行需求的同時,實現城區路網無縫連接。
三是提標提質,全面提升道路建設檔次。棗莊市從完善路網基礎設施著手,在道路建設過程中同步配齊城市道路設施“家具”,將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無障礙設施等融入建設內容,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了世紀大道綠化提升、長江東路升級改造、西昌路提升改造等一批城市道路提升工程,樹立“干一個工程,成一項精品”建設理念,打造“一路一景”城市特色景觀,不斷提升城市建設形象和品質內涵。精心打造“暢安舒美優”的城市道路通行環境。
全域海綿煥活“城市基底”
2023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積極推動城市建設高質量轉型發展,以建設獨具魯南特色的海綿棗莊總體目標為引領,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地方特色,凝心聚力推進系統化全域海綿城市建設,城市生態明顯改善,城市韌性持續增強。年度開工海綿城市建設面積約12.8平方公里,新增海綿城市面積約12.2平方公里,累計建成海綿城市面積99.04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44.82%,不斷提升城市“含綿量”,增強城市韌性和綜合承載力。
一是高起點規劃,科學指導海綿城市建設。堅持規劃引領,突出全域謀劃,編制印發《棗莊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規劃控制目標,細化海綿管控分區,制定分期建設規劃,統籌布局全市海綿城市建設,為系統化全域海綿城市提供管控依據和技術支撐。堅持高位部署,《棗莊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于2023年1月起施行,進一步建立完善了棗莊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和法制化工作機制。
二是高水平管控,嚴把項目建設過程監管。全面加強項目建設過程管控,指導各區(市)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落實到各類建設項目建設條件和規劃設計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對新建小區、公共建筑、道路、公園、水系、廣場等嚴格執行低影響開發技術,提高海綿城市建設的普及性、認可度。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系統布局和建管協同原則,在各類建設項目中貫徹海綿理念,落實海綿措施。
三是高標準建設,多措并舉推進海綿項目。按照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指導思想,將海綿城市與市政道路新建改造、水體治理、河道濕地建設、公園水系綠化、老舊小區改造、住宅小區開發等項目有機結合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去年以來,全市實施了滕州市東城公園、薛城區中央花城南帶狀公園、市中區雨污分流改造、山亭區老舊小區改造、嶧城區南關游園、臺兒莊區兩岸公園、高新區口袋公園等各類海綿城市項目73個,累計完成投資約16.2億元,通過系統謀劃源頭減排、調蓄及雨水資源利用,不斷提升城市“含綿量”,增強城市韌性和綜合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