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是每個人的夢想。社會養老保險是解決老有所養問題的一種重要方式。不過據新聞報道,現在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停止了社保的繳費。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大概有3億多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今年有累計3800萬人中斷繳保險。是什么樣的原因使得大家一邊在擔心未來養老,一邊又放棄國家提供的社保呢?
“棄保”原因有哪些?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棄保”現象,與百姓目前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認同度有關。
待遇公平性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待遇大大低于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待遇,這個待遇使得很多人感覺自己交了很多、也很苦,但是將來的生活差距還是很大,使得養老保險公平性的質疑增加。
增值保值不夠
養老保險在增值保值方面做的遠遠不夠,使得老百姓感到收到的回報不如預期的那么好。
退休延長
近幾年的”推遲退休“熱炒,使得老百姓覺得如果65歲退休,活到75歲,才領10的時間,還不如自己存點錢把這10年養下來就行。
“棄保”后何去何從?
商業保險
許多老百姓在放棄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同時選擇了”商業保險“,為自己的養老進行了合理的規劃。
增值物業
更多的人選擇了投資,使自己手里的存款不斷增值,在銀行利率不斷下降的時代以達到與社會生活水平相匹配的養老資金之需。山東百地茂商城成為投資置業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