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的樓市“金九銀十”旺銷季節到來,開發商在積極地做著開盤前的各項準備。然而,從本報記者對近期南京部分樓盤開盤情況的調查來看,售樓處的“煙霧彈”很多。
近來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部分熱點城市在內的樓市成交量,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放量跡象。但是,這些城市樓市成交量是在個別熱銷樓盤帶動下出現的回升,絕大部分項目仍未擺脫滯銷困境,目前樓市仍然存在著供給價格過高與需求購買力不足的結構矛盾。
對于當前樓市的“回暖”跡象,亞豪機構副總經理高姍分析認為,目前成交量的增加僅是短期特殊市場行情下的波動,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回暖。在調控初期,購房人開始觀望時,開發商靈活性不夠,應對失措,未能及時根據市場反應調整操盤策略,導致了觀望情緒的加重,成交量快速下降,樓市進入冷靜期。目前,調控已經歷了4個多月,開發企業對后市走向的判斷逐步理性,對開發策略、預期收益均做出了調整,部分樓盤調低售價促進了成交。
其實,樓市呈現在人們面前的這種“假性回暖”,固然有個盤銷售量增大的因素,也與一些開發商在開盤現場釋放的“煙霧彈”密不可分。甚至有些樓盤不惜虛報銷售數據,制造旺銷假象。比如,他們或者在開盤前大肆夸大客戶的預約量,逼使有購房意向的人不敢東挑西選;或者根據預約客戶的多少確定推出房源的數量,好讓自己的樓盤成為“日光盤”;或者把認購數字對外說成是真正的銷售量,其實這些認購量中最終并沒有真正被認購;更有甚者,干脆就背著購房人去搖選房序號。
開發商扔出的這些“煙霧彈”正在影響著樓市的正常秩序。首先,它違反了“認購協議必須及時上傳”、“售樓現場銷控表必須與網上房地產一致”等相關商品房銷售管理規定。其次,它擾亂了輿論視聽,造成旺銷假象,讓購房人產生心理恐慌。更為重要的是,它會最終導致決策層對市場的誤判,從而影響調控政策的執行。
據媒體報道,北京的一些開發商正在借助“金九銀十”制造突圍假象,以此烘托漲價預期。因此,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對于開發商散布的“煙霧彈”更需加強監管,以切實維護樓市的正常交易秩序,鞏固和擴大調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