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的高壓不但沒有放松,而且還在持續加碼——
8月13日和8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天內在兩地重復強調:要繼續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堅決抑制投機炒作行為。新華社前天刊文稱,“這給敏感時期的樓市猶如注入了一針‘清醒劑’。 ”
眾多開發商都把市場回暖的希望寄托在了“金九銀十”這一傳統銷售旺季身上。是否真是如此,開發商們會否如愿?記者昨天對上海樓市展開了一番調查后發現,這一美好的愿望注定要泡湯。
成交量大跌,價格跌得不明顯
房地產市場最近真的很“忙”——
繼央行、住建部、統計局、國土部等部門紛紛出來表示不會輕易放松房地產調控后,8月,銀監會也加入進來,要求商業銀行對房價過快上漲地區暫停發放第三套房貸;銀監會還要求銀行做房價下跌60%的壓力測試;隨后國土部公布了閑置土地名單和處置情況,刮起又一輪調控風暴。在上海,公積金第三套房貸和裝修貸款被全面叫停,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的地產銀根全面收緊;而在北京、西安等地,政府推出了商品房預售款監管制度,使得開發商的資金更加緊張。
更重要的,來自最高管理層的“敲打”,令近期成交量不斷回升的樓市看似即將由陰轉晴的美好愿望化為一池泡影——短短8天之內,李克強副總理在不同場合兩次重申,堅決抑制房地產投機炒作,鞏固調控的初步成果。
分析人士指出,李克強的這一表態沿續了前段時間國家的相關口徑,即繼續從嚴執行4月17日出臺的“新國十條”。
就在此之前,以“樓市應該不會再有更嚴厲的調控了”為代表性觀點的“調控終結論”、“見底論”籠罩在業內的上空,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部分人對未來調控的走向及房價走勢的預期。
所謂“調控終結論”,其核心內容就是“政策松動論”,其主要觀點是宣稱,此輪房地產調控將一如以往的多次調控一樣再次中途“夭折”,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松動。后來,由于銀監會、住建部等機構公開避謠,相繼表示調控政策不會松動,將堅定不移地將調控進行到底,于是,“調控終結論”便偃旗息鼓。而隨后,便是“見底論”開始浮出水面。
房地產評論人士陳真誠認為,所謂“見底”,一種是“房價見底”,主要是指市場成交量下降進而房價下降已經“見底”,其后將出現報復性返彈。另一種是“政策見底”,其主要觀點是此輪調控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已經 “見底”,將不會繼續出臺或不應繼續出臺調控政策。在陳看來,二者釋放的信號是一樣的——即此輪房地產市場調整步入了階段性底部。
“當前,全國和上海樓市就像一潭死水。”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全國市場低迷,上海更為慘淡。 ”
由楊紅旭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從成交量上分析,“新國十條”4月中旬出臺,5月開始,一手商品住宅市場成交量就變得很難看了。5-7月,上海商品住宅(剔除拆遷安置房)成交面積分別為30、42、43萬平方米——處于近幾年來的歷史低谷。 2008年最低迷的9-10月,還尚有近50萬平方米的成交量。
另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在4月17日“新國十條”出臺后的一周,即4月19日至4月25日,在該機構監測的35個城市中,21個城市成交量環比下跌。一線城市全線下跌,二線城市中杭州跌幅最大,環比下跌72.55%。此后的5-7月,各地成交量繼續大幅下滑,但是價格并沒有明顯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