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建筑物是文化的符號。作為城市建設的先行者,城市設計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發展與管理水平,是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進入新世紀,城市之間的競爭和發展已呈現出更加注重提高城市內在質量、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新趨勢。面對如此形勢和機遇,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委托中國美術學院先后編制《滕州市城市文化與發展理念研究》、《滕州之魂》、《墨子大道城市設計》、《北辛路、龍泉路城市設計》、《中軸線城市設計》等系列專項規劃,弘揚滕州文化,展示滕州魅力。
一個成功的城市設計應將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過建筑方式表現出來,通過視覺圖形而達到心靈之間的直接溝通。對滕州來說,“現代的城市設計”,應該更多是一種融古通今,關懷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種文化并存,是人與自然協調的“現代化”的體現。
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城市品牌工作室首席戰略構架師丁強,從“滕州之文化傳統”、“滕州之發展變革”、“滕州之現代文明”、“滕州之文化缺失”等方面系統梳理滕州文化,提出滕州城市文化重構的原則與目標。以此為指導思想,借鑒國內外歷史名城發展經驗,研究滕州城市文化構架、城市文化特性,對滕州文化進行重構。在重構的基礎上,結合文化要素,對滕州文化進行主題推導,構建以城市文化為核心的城市品牌建設體系,繼而建立以“城市理念系統”、“城市標志系統”等為基礎的騰龍戰略,為滕州城市文化理念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嚴謹的理論基礎。
在此基礎上,以中國美術學院建筑風景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總監、一級注冊建筑師周勇為核心的設計團隊,對滕州文化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再認識、再挖掘,以《滕州市城市文化與發展理念研究》為基礎,結合滕州地方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從藝術手法、圖像元素、思維方式等方面借鑒,對滕州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城市設計進行了有機結合。
從藝術手法方面借鑒滕州的文明發展史。幾千年來,無論是北辛時期的建筑遺跡還是近現代新建建筑,無論是宮廷建筑還是民間建筑,都經過歷代的畫家、藝人、工匠的創作實踐,積累了大量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這一切,無不為現在滕州城市設計提供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圖式語言。青磚、木頭、雕石等材料,以及一些梅、蘭、竹、菊等圖騰在傳統建筑上的應用,表現了古代滕州人文性情無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中國美院專家將滕州傳統建筑表現手法與現代建造技術及表現形式相結合,打造一個具有滕州印記與強烈的自身標識性的滕州新城。
從圖像元素方面借鑒滕州的歷史文化藝術。在經過漫長的歷史凝煉后,滕州地方文化逐步形成了各具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人物、植物、動物、圖騰、幾何符號等形式在內的圖像,以及一些流傳廣泛的典故、成語、傳說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及組合,給此次城市設計提供了大量借鑒元素。
從思維方面借鑒滕州文化的邏輯內涵。滕州傳統文化中具有明顯整體的、辨證的、因果循環的思維方式,強調事物各方面辨證統一和相互間的聯系,其思維過程重綜合、重歸納。反映在建筑及景觀設計上,強調“天人合一”,“渾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勢就成”。
在滕州市建筑色彩規劃方面,中國美院專家則提出“微山湖水,碧波紅情”、“地域風情,青磚紅瓦”、“北辛遺情,文化之旅”“兼愛非攻,多樣統一”、“工匠祖師,木色匠彩”六大規劃理念。
通過對以上的分析和構思,中國美院專家提出了滕州市的城市設計理念:首先是現代的、國際的、與時俱進的,但同時又必須具有滕州特色;其次建筑性格要符合滕州市的文化傳統;最后,滕州市的城市設計要讓整個滕州新城更具標識性,更與眾不同,更具有“滕州性格”;因此,滕州市城市設計中的建筑風格,可以說是現代風格和本土文化共同演繹出的一個全新的、具有滕州特色的“滕州風格”建筑。通過運用現代建筑中的語言手法結合傳統母題,中國美院專家最終勾畫出一個類比于傳統,從屬于現代,逐漸臻于完美的滕州新城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