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市場,政策收緊
國土部近日了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國內囤地情況,揭開了開發商囤地的六大伎倆。并表示將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清理查處工作,務必于10月底前基本完成查處任務。
影響:
8月17日,房山長溝的兩個地塊再次“流標”,這是本月以來,北京土地市場的第三次流標。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樓市新政后京城土地市場流標地塊達9塊。
新政前后,溢價率、樓面價兩重天,下跌過6成,樓面價低于09年
北京中原根據北京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數據統計顯示:截止8月17日,北京共出讓土地為137塊,其中新政以后出讓70塊,超過新政前平均水平,而樓面價則明顯出現下調,其中總樓面價從6654元下調了58.3%,到新政以后的2778元每平米,住宅的樓面價也從新政前的12258元,下調到了新政以后的5113元每平米。
下調近6成
新政以后的樓面價僅為2778元每平米,甚至低于09年同期。
溢價率更是從新政之前的110.6%下調了大半,目前的溢價率僅為23.2%。達到09年來的最低點。
8月開始明顯的住宅土地放量,大部分為低價成交,可能對周圍的商品房市場起到明顯的拉低價格作用。
2:開發商利用預售款可能收緊
近日有消息稱,北京市正在制定《北京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核心內容是:今后房地產企業申報項目總投資、用款計劃及監管銀行,將成為建委核發銷售證的前提條件;房地產企業不能直接收存預售資金,由購房人到監管銀行付款或通過專用POS機刷卡直接存入監管賬戶,已收定金、按揭貸款需及時轉入監管賬戶;
影響
開發商開發資金組成:自有資金、銀行貸款、預售資金,收緊預收款管理相當于自有資金比例上漲超過10%。
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擴大投資刺激消費,國務院于5月27日公布將普通商品住房項目投資的最低資本金比例從35%調低至20%。
1-7月,全市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本年到位資金2994.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其中,金融貸款707.8億元,下降45.5%;自籌資金963.8億元,增長1.2倍;定金及預收款771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
從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因為今年特別是4月來的宏觀調控政策頻出,金融貸款在開發商開發資金中的比例已經明顯下調,貸款占比前7月已經少于自籌及定金預售的占比。而定金及預售占開發商資金中的重要性逐漸加大。一旦收緊開發商的預收款,將相當于收緊開發商的自籌資金比例,在已經因為貸款收緊而增加了自籌資金比的開發商來說,預售款管理將提高自籌資金比10%以上,很可能導致開發商為了加快銷售節奏,
3:二手房貸款繼續收緊
自7月19日建委發布鑰匙盤發放的通知后,據北京中原統計,截止8月18日,所有銀行已經全部實施認房又認貸。
影響
房地產調控新政出臺3個月后,北京市的個人住房貸款也連續3個月環比降幅超過40%。央行營管部公布的7月份北京市金融運行數據顯示,當月個人住房貸款環比大降93%。數據顯示,7月份,北京市金融機構個人住房本外幣貸款增加1.6億元,而在6月份此數據約為24億元。
“涉房”貸款增量從首位退居第五
數據:7月份,北京市人民幣貸款增加164.7億元,前7月累計增加2234.1億元,余額同比增速13.6%,比上月提高1.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2.5個百分點。
從新增貸款投向看,房地產業從以往的首位退居到第5位。7月份中資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前5位的行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增加109.5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97億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加29.4億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22.7億元,房地產業增加10億元。
北京中原認為,二套房貸款雖然是本次新政的主要措施,但是在新政執行前三個月大部分為部分執行,而本月開始全面執行認房又認貸,將使得調控更加收緊。對市場很可能出現更大的影響,樓市從量跌到價跌的趨勢已經明確。